第151章 工尹(2/5)
“小侄见过叔父!”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与脑满肠肥,大大咧咧的平原君相反,这平阳君却是个瘦巴巴的中年人,山羊胡子垂在颔下,不苟言笑。他见到明月来向他报道,起身见礼后也没有多废话,便谈起了正事。
“侄儿可知,我这大工尹平日里都要作甚?”
明月是做过功课的,颔首道:“知之,掌管百工及官营匠作,以及监督各类器作制造。”
原来,自西周以来,列国内的阶层职业大致是“国有六职”,即王公、大夫、百工、商贾、农夫、妇功六种。其中工商食官,地位虽不低,却没有迁居的自由,必须按官府规定和要求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贸易。
进入战国后,随着人口增多,经济飞速发展,西周春秋时的“工商食官”日渐瓦解。商贾基本脱离了列国官方控制,开始出现小个体户和千金巨商,子贡、白圭等人,富可敌国,与诸侯分庭抗礼。
但与商贾相比,工匠却仍不得自由,除了附庸于大大小小的封君贵族或大商人外,他们大部分仍隶属于官府,按照国家要求生产各类器物,闲暇之余才能做点小买卖。
为了管理这个庞大的群体,楚国最早设置了工尹之职,到了后来,赵国也设立了,负责管辖隶属于官府的百工。诸如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兵器制造、矿冶、纺织等官办手工业无不综理。
总之,按职权来看,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工部尚书”,权力不小。
但明月向赵太后和赵王讨要的,只是这“大工尹”的一个下属职位,邦右工尹。非要和后世的职务相比,充其量也是“工部侍郎”,在赵国贵人们眼里,官职不大不小,因为要和他们眼中卑贱的百工打交道,所以众人都对此不屑一顾,谁料长安君却对此感兴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