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文豪崛起

301【采访】(1/5)

目录

民国30年代的上海,有一种“亭子间文化”,是“上海左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子间,本是建筑物的名称,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面积顶多有六、七平方米,狭小阴暗,常用于堆放杂物,或者给佣人居住。

大量穷困的文艺青年,来到上海后住不起好房子,只能租住这种最廉价的亭子间。在冬冷夏热、透风漏雨的环境中,他们写出一篇篇爱国文章,并流传后世。

鲁迅后来出版过一本杂文集,叫做《且介亭》。

“亭”即亭子间,“且介”是半租界的意思,连起来即为“半租界的亭子间”。

因此有人认为,那些杂文是鲁迅在上海住亭子间时写出来的,其实不然。

鲁迅是有钱人啊,而且身边还带着许广平,怎么可能住亭子间。他把自己的文集取名《且介亭》,只是认可“亭子间文化”而已,他把自己归类为“亭子间作家”。

鲁迅如今住在闸北景云里23号,这一带文化名人很多。比如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比如叶圣陶、柔石和茅盾。

这天,鲁迅正在校订即将出版的《壁下译丛》,《字林西报》记者安德瑞登门访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野性时代 小农民大土豪 焚天之怒 不灭龙帝 国际制造商 国际供应商 我能天天刷钱 随身带着穿越外挂 我爸爸太拽了 我的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