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灵魂拷问(4/5)
美其名曰溃缩区,在交通事故时候撞击了,反而能形成如同海绵一样的缓冲。
反正这个理论主要是以擅长红豆私密马赛的日企最擅长,有些地方甚至用泡沫、塑料板代替。
这些都不奇怪,资本家开源节流嘛。
但在座舱笼架还是都尽量坚固点。
这两部车的笼架也还行,根据标注都是高强度热成型钢。
唯独里想的那根横向中控台骨架。
就是用来撑住整个中控台,安装屏幕、方向盘、副驾手套箱上螺丝的那条横向骨架。
居然是用不锈钢件“焊接”而成。
v8用的还是冲压一次成型,工整板实,平平无奇。
而里想的这条骨架,用秭小伟看到的形容就是,用粗细不同的不锈钢方管,像焊阳台防盗网似的拼凑焊接了个架子!
艾拉的工程师和技师们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已经算省的了,有两家国产车型,这种中控台框架用的铝合金铸造件,那才是最贵的,而且省材料也就罢了,这是手工焊接的吗?”
在这个除非大拆掉整个挡风玻璃中控台才会露出来的骨架上,手工作坊级别的焊接工艺让大家都不敢相信,近五十万的车这么搞?
堆焊简直触目惊心,不锈钢片就跟空调支架似的附焊在主架上还有虚漏,短截的不锈钢方管上不规则程度简直像在开玩笑。
现在都是尽可能自动机械化作业,能一次成型的就尽量用热压工艺,然后要焊接都尽量用工业机器人哒哒哒的按照固定程序焊接。
保证每辆车的焊接程度、焊接效果都一模一样。
这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基本要求。
哪有这么玩儿的。
“真就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就这么糊弄?”秭小伟一边嘟哝,一边把自己钻进去。
在没有座椅的前排比划感受:“这玩意儿在撞击的时候受力大吗?要求高强度吗?”
工程师们围着:“倒也不用最高强度,普通强度就行,难道这玩意儿是为了撞击的时候主动散断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