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67章 到洛阳、嫉妒(1/5)

目录

第367章 到洛阳、嫉妒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王斗与陈永福大军从龙门出,路过关陵祭拜了关羽祠庙后,全军到达洛水南岸。大氅上有帽子,可以罩在头上遮蔽风雨,打扮与普通的舜乡军没什么两样,只有腰牌与盔缨有所区别。

舜乡军中所有的赞画文吏,同样要身着军服,并不可平常文人打扮,意示舜乡军整体规划如一的制度。

秦轶官话说得很标准,只带一些河南南阳口音。进入舜乡军后,他也不断在学习,毕竟舜乡军的参谋赞画与此时的军师很有区别。不是简单谋略便可,还要懂得军中火力战力配置,后勤,军队训练等种种方面,往日单程的文人空谈可不行。

而且舜乡军的高识字率,也使进入的文人难有鹤立鸡群之感。进入舜乡军这一年多来,秦轶收获很多,从这只军队身上,他感觉自己学学到很多东西。此次随军出战,他更有了自己的思考,似乎更可用全局眼光俯瞰苍生大地。

“隋朝洛阳有天津桥,原为浮桥,隋末为李密焚毁。唐初原址重建,改为石桥,仍称天津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时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天上弯月,河水粼粼,便为天津晓月,洛阳古八大景之一。”

秦轶的声音带着罔然:“天津桥历经数百年,可叹宋末金虏与鞑虏连番入寇,这天津桥最终毁于战火。此后数百年,洛水河上再无石桥,车马过河,皆靠渡船。”

温方亮,高史银,赵瑄诸人策在马上,正对岸那边宏伟的洛阳城指指点点,作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状。寒风撩起他们的披风大氅,可谓意气风时。

听了秦轶的话,赵瑄佩服地道:“秦赞画好学问,这洛阳典故,懂得这么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鹰掠九天 名门闺杀 后手 将骨 一品江山 单兵为王 争霸天下 1900翻云覆雨 抗日之特战兵王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