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学术之争,舌战群儒,无上新学,知行合一(1/5)
稷下学宫。
面对这场棋局,顾锦年实在是有些无奈。
有些胜之不武。
依靠异象和其他人的干扰,确确实实有点不太好。
其实输一场也没什么大问题。
不过,众生树给予的棋道异象,确确实实很恐怖,第一场棋局,自己还没有感应出来什么。
可后面的棋局,顾锦年也有所感应,这种异象很强,仿佛蕴含着某些意志,故而这些国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
这很古怪,让顾锦年不得不留个心眼。
只是,对于自己的棋道技术,顾锦年心里还是有数的,完完全全是意外,赢得不算光明磊落。
这一点顾锦年心里清楚。
不过,算起这道命印记,自己体内已经有六道命印记了。
最开始的一道。
大夏王朝的三道。
孔轩给自己的一道。
以及现在一道。
一共四十九道命印记,自己独掌六道,抛开苏怀玉这个神秘的存在不说,应当可进前三。
浅入内心世界,通过众生树,观看一下自己的排名,已经排第二了。
仅次于苏怀玉。
而就在此时。
伴随着一道钟声响起。
众人的目光不由被吸引过去。
“棋道之关,已解。”
“请诸位移步。”
随着这声音响起。
众人纷纷朝着稷下学宫内部走去。
而苏文景则与段空二人消失,看样子是去了结恩怨。
顾锦年也没有闲着。
直奔中殿。
学宫中殿内,早已经设好三座演武台,这代表着儒释道三家。
第二关为答辩之关。
随着众人来到中殿,演武台上已经站了三道身影。
儒家代表,乃是中阳先生,乃是当今大儒,在关中一带威望极高。
而仙门代表,则是龙虎道宗,云寿道人,龙虎道宗在辩法之道,的确是众仙门之首。
至于佛门代表,则是佛门四大神僧之一的普度神僧。
这三人,无论是年龄,还是声望,皆然有资格站在演武台上。
而随着上万读书人的进入,整个中殿早已经人山人海。
铛。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
宏伟之声也随之出现。
“此次答辩之法。”
“乃为命。”
“大世将出,命显世,儒释道三教,谁可得命加持。”
“以此为题。”
“由三方大能答辩,若有不同意见者,可领答牌,给予回答,其余时间,不可大声喧哗,不可扰乱答辩秩序,违者逐出稷下学宫。”
伴随着这道声音响起,刹那间,惹来不小的争议。
“以命为题?稷下学宫当真会出题啊。”
“如此敏感之题,估计要争起来。”
“答辩之争,争的就是意,如今命降临稷下学宫,这样的答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若是能赢,未来命可能会给予倾斜。”
“恩,有这个可能性,命已经关注到了此,这次答辩,意义很大,有好戏看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
顾锦年在人群前面,对于这次答辩,他感到有些兴趣,这样的争辩,对他而言,是有帮助的。
而就在此时。
普度神僧的声音响起了。
“阿弥陀佛。”
普度神僧开口,一时之间,场面安静,所有人都看着普度神僧。
很显然,普度神僧打算第一个答辩。
这有一定的优势。
“神洲大陆,千千万万之年,自混沌而开,有灵长而生。”
“千百万年前,人族孕生,明悟智慧,懂得诸般道理,但不知善恶,不明是非。”
“大世化苦海,人人溺于水中而不自知,聚而成国,几番征战,永不休止,伤苦无穷百姓,苍生悲泣,妻离子散,子相食,世间之苦,无穷无尽也。”
“然我佛门,有八万四千法门,直指极乐之大道,人人诵念佛经,皈依佛门,得真佛印,化诸佛相,拯救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我佛门有八大戒律,寻求众生平等,人族也好,妖魔也罢,主止杀戮,为一切之生灵,寻求无上之极乐道。”
“故而,此次命,我佛门顺意而行,必掌命。”
普度神僧开口,他说这么多,大致合成一句话就是,佛门对下苍生帮助很大,为下人寻得生路,所以能掌命。
此言一出。
数百名僧人纷纷双手合十,道了一声大善。
只不过,这样的言论,让部分人还是有些无法接受,但这答辩之时,不能乱来,轮不到自己说话的时候,只能闭嘴。
“无量尊。”
此时,龙虎道宗云寿真人却摇了摇头。
“非也,非也。”
“佛门固有八万四千法,可比不过我道门之法,道门之法,乃为无量,一花一木之间,皆是法,无穷法也,无穷道也。”
“上古时代,人族而立,孕生智慧,古之先贤,仰望苍穹,感悟之道,感悟大道独然也。”
“再者,我道门传法无穷,开宗立派,无有门第之说,为一切,降妖除魔,为苍生护道。”
“佛门虽主善念,可却存有善恶不分也,放下屠刀,立成佛,轻描澹写,将过往一切一笔勾销,此等之善,乃是伪善。”
“我道门一脉,沿至今日,遇善扶正,遇邪斩灭,又普度众生,悬壶济世,得之恩赐,辟大道之神法。”
“此番命,应为我道门正统而得。”
“只因大道至公,道门顺应意。”
云寿道人出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他认为,佛门之法,虽有八万四千,可却不明是非,认为是伪善,再证明自己的道法,明是非,寻出正道,可得命。
果然,此言一出,一些仙门修士直接拍掌叫好。
而佛门僧人一个个面色略显不太好看,不过普度神僧脸色反而平静无比,这种场面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并不觉得什么。
《仙木奇缘》
再者,答辩这东西本身就是互相抨击。
指责对方的缺点,然后强调自己的优势,答辩的核心就是这样。
道门说完之后。
最后便剩下中阳先生了。
中阳先生稍稍沉默一二,紧接着才开口道。
“人族自上古孕出智慧。”
“至今而言,因获智慧,从而明悟道理,懂得道理,才思宇宙之万象,人性之善恶。”
“佛门八万四千法,道门无穷法,而我儒道,亦有无量之学。”
“孔圣在先,设礼法分人。”
“亚圣后行,设国法平衡。”
“复圣同在,设君法立朝。”
“命圣人,设儒学定下。”
“而今,儒道之中,亦有后世人,为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
“先贤如光,映照后世之路,儒法之道,君子自强不息,从而生生不息也。”
“儒经使人开智,明悟道理,去分辨善恶,去理解世间一切的困扰。”
“道无穷也。”
“佛高深也。”
“然,我读书人,无穷无尽也,直指通大道,此番命,当为我儒道可获。”
“从而教化万民,既可普度众生,亦可顺从意。”
中阳先生开口。
他言语并不犀利,可却说的极其完美,佛门自认为,可普度众生,使人前往极乐世界,人人平等。
道门认为,可辩善恶,可明是非,可懂大道,直指核心,渡劫飞升,逍遥自在,快乐无边。
可如今,中阳先生直接概括两教之意,读书乃是一切之根本,觉人之智,悟上苍之道,入极乐之。
这等言论,哪怕是顾锦年也不由连连称赞。
“好。”
“此言当真说的好。”
“中阳先生不愧是我儒道大能,此言说的真好啊。”
刹那间,无数声音响起,此次前来稷下学宫之人,本身就有大量读书人,自然而然偏向读书人。
三人皆然阐述了自己的言论,目前看来,中阳先生实实在在说的很好。
只不过,这仅仅只是刚开始罢了,真正的答辩还没开始。
“阿弥陀佛。”
“中阳施主错了,儒道一脉,的确让人开智,可这般的智慧,并非是心智,纵观古今往来,读书人祸国殃民之事还少吗?”
“下王朝,贵族阀门,学阀之说,牢牢把控,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十年,比得过出生吗?”
“五十年前,贫僧云游四海,遇一寒门弟子,刻苦读书,资不错,赴京赶考。”
“然而,云游而归,却得知此人落榜三次,于家中自尽而亡。”
“并非文章,也并非资,而是穷苦出身,他虽阅四书五经,可不懂朝堂政策,不明国家大事,书经再好,这穷苦的出身,又如何让他中举?”
“贫僧敢问诸位读书人,尔等家境如何?”
“有家门穷苦之人吗?”
普度神僧开口,望着在场所有的读书人。
随着此言一说,众读书人有些沉默不语了。
能来到稷下学宫的人,又岂是那种寒门子弟?
看着众人沉默不语,普度神僧继续开口。
“何为众生平等?”
“这便是众生平等。”
“佛门之道,便是救赎之道。”
普度神僧开口,说到这里,他双手合十,还真的让所有读书人不知该说什么了。
众人沉默。
这是第二轮,除了中阳先生和云寿道人不可回答之外,允许前来围观的众人出声。
也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佛门虽平等,但却尊佛祖,若当真平等,为何敬佛祖?”
“人人皆是佛,由何来佛祖之意?”
“世人拜佛,是为何意?”
声音响起。
是长云的声音,他在第一时间抓住了破绽,抨击对方的众生平等。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无数叫好声。
然而,普度神僧却不由微微一笑道。
“错。”
“佛本无相,拜佛既拜己,人人具有如来德相,人人皆可成佛,众生虽然种种色相,亦如平等。”
普度神僧精通佛法,这等简单的问题,自然回答的十分轻而举。
果然。
当这个回答说出后,在场众人再度沉默下来了。
普度神僧的回答,衣无缝。
只是。
刹那间,很多目光不由落在了顾锦年身上,他们实在不懂佛法之说。
长云能提出这个疑问,已经算很不错了。
但当真要与对方辩法,估计难如登。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自然将期望放在顾锦年身上,希望顾锦年能够给予解答。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顾锦年显得十分自若。
对于佛法,顾锦年有所研究,再加上他与佛门有仇,自然而然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佛门之法。
佛门擅长于诡辩,而且任何一个教派势力,他们没事就喜欢自圆其说,就是把一些佛经拿出来,挑出一些很尖锐的问题,随后开始自圆。
所以,当一个教派,如果能衍生数千年,那么这个教派的逻辑性,将会极其恐怖。
因为他有一万种方法去解释,去阐述自己的理论。
而且好的坏的,都由他说了算。
顾锦年前世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其中就提到过佛法辩论这个点,书的作者认为。
想要通过言语去完成辩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穷奇一个人一生都难以做到。
人家几千年,几千万甚至是几万万人去推演的经文道理,是你一个人能够击败的吗?
想要真正击败,只能通过一个办法。
人。
是的,佛经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人阐述任何经文道义,都只是他认为亦或者他明白的道理,不要去质疑经文的对错。
针对人,才有赢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与佛门争斗时,顾锦年基本上就没有处于下风过的原因。
想到这里,顾锦年抬头。
注视着普度神僧。
随后向前走了一步。
“敢问神僧一句。”
“佛门有八万四千法,亦有百万佛经,如此之多的佛经,会不会有错之?”
顾锦年开口,询问着普度神僧。
听到这话,普度神僧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道。
“佛门八万四千法,乃我佛所创,这百万佛经,也皆是佛着,不会有错。”
普度神僧出声,他自然要回答没错,否则岂不是自己玷污自己。
“佛经无错。”
“是否证明,佛是无所不能的,佛知晓过去未来,懂得之道理,佛不会犯错,对吗?”
顾锦年继续问道。
更是惹来好奇。
因为这东西,即便是他们不懂佛法之人,也知晓一二。
佛是无上的存在,自然是无所不能,也不可能会犯错啊,但这就好比问一句,圣人会不会犯错一个道理,儒家读书人都会说不会。
“正是。”
“施主好悟性。”
“与我佛门有缘。”
后者澹澹出声,还特意来了一句与我佛门有缘。
听到这话,顾锦年不以为然,而是目光如炬,望着普度神僧道。
“你错了。”
顾锦年的目光坚定,望着普度神僧如此说道。
随着顾锦年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皱眉。
他们有些不理解顾锦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贫僧错在何处?”
菩萨神僧也有些疑惑,他不明白顾锦年是什么意思。
“我说你错了。”
“你便错了。”
顾锦年开口,显得平静。
但这话显得格外的莫名其妙。
怎么好端端错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