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大顺朝廷(一)(2/5)
他和聆敬阳侃侃而谈:“大人,你也了解这些舶来品?”
“略懂皮毛。”
|“这南洋来的农作物着实不错,可种了一次以后,来年收成就比不过第一年,越往后产量越低,还需要经过数代的栽培,才能够让这些舶来农作物有好的收成。”
王牧一番话代表这个时候外来粮食作物的尴尬境地,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用没有得到改良,也没有得到大规模耕种,玉米,红薯的爆发还要等到数十年后才发育成熟。
这就是中原大地农桑的现状,聆敬阳让王牧尽量恢复农桑,以现有耕地和人口,发放耕地补贴,一亩地补贴一两银子,老百姓的粮食,在维持温饱后,余粮由官府全部收购,并且向老百姓公开粮食收购价,小麦十五两白
银一石,大麦十两白银一石,其他杂粮蔬菜等五两一石。
这个价格非常符合战乱时期粮食价格,王牧也觉得聆敬阳制定的价格非常合理,可他又和聆敬阳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高价收购粮食,要收到什么时候呢?
聆敬阳问他石营的粮草可以撑到什么时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