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良禽择木栖 亮因骇而安(2/5)
“常散骑”,是蜀秦的贤士,字与张道将的名同,亦叫“道将”,族为江原冠姓,世奉天师道,任过蜀秦的史官,数年前,依蜀秦国库里保存的图籍版档,相继撰写过两本大作,一本叫《梁益宁三州地志》,一本乃是蜀秦迄其时之史,名《蜀秦书》。李当继位,迁其为散骑常侍。
此人一向倾心江左。桓蒙笮桥胜后,纵火烧成都的诸城门,他便进言李当,劝其投降。李当之降,此人有莫大之功。因为他是李当的近臣,李当被送去建康时,他就跟着一块儿去了。
以他家在蜀地的族望、他本人的史才和他对江左的向往,加上他家信奉天师道,与江州刺史王逸之之族琅琊王氏等几个江左名族的信仰相同,他本来以为到了建康后,也许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结果却被冷落。——其实别说是他,便那李当,也只被封了个归义侯而已;投降之后,亦从李当去到建康的李力、李禄等李当之宗亲,受到的待遇且不如李当。
杨家也尊信天师道,杨贺之又有才名,常道将与杨贺之的交情不错,算忘年交,郁闷难遣,就给他写了那么一封信来,发了些牢骚。
想以这位“常散骑”的出身、名望和对江左的倾慕,还被打入冷宫,杨贺之自思之,何况是他?也就难怪他会别生心意。却说,杨贺之不肯出仕蜀秦,不是因为他无志向,乃是因为李氏非人主,而今蜀秦宣告灭亡,他能去的地方,只有江左和定西了,江左若是不成?
“与其蹉跎江左,不如去定西试试。”
杨贺之的目光悄悄地在莘迩、桓蒙两人的身上转来转去,这样想道。
诚然是乱世之时,良禽择木以栖,非主择臣,臣亦择主。
杨贺之的这番小心思,不需多讲。
那桓蒙一番咄咄逼人的问话,被莘迩轻易化解。
他哑然稍顷,想道“何为‘以御外寇’?”重镇旗鼓,要抓住莘迩的这句话,再质问莘迩。
一人出列说道“明公,三军已集,日将午矣,请明公下令阅阵。”
桓蒙看时,见说话之人是杨贺之。
桓蒙大怒,心道“哪里有你插嘴的份儿?”
莘迩瞧了眼杨贺之,顺水推舟,捉羽扇指点台下的荆州将士,笑道“桓公,此等虎狼之士,如果列成阵型,进退随旗,战止应鼓,会是怎样的威势?我已等不及看了。桓公既请我观兵,那就请吧?”
桓蒙心道“我若训斥杨贺之,非但会让莘阿瓜看我笑话,嘲笑我御下不严,还会弱了我的气势。罢了,就让他看看我荆州兵,是不是天下第一的强兵!”想到这里,忍住怒火,叫杨贺之归回原位,挥手令道,“击鼓、挥旗!”
桓蒙与莘迩刚才对话时,鼓角之声暂停,这会儿他命令一下,鼓声再次响起。高大魁梧的掌旗官扛起各色的令旗,趋至台沿,握住舞动。旗、鼓一动,台下的五千荆州将士随之而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