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原因(1/5)
朱由检瞪着眼睛问道:“竟然这么多?”
王承恩低声道:“皇爷,万历九年朝廷议准、临阵救回被掳二名口者、照首级一颗例、赏银五十两。周参将所部在这次建虏入塞中,救下青壮妇女百姓三千四百多人,计银八万五千余两。”
朱由检点头道:“你这一说,朕想起来了,不错,就是如此规定。”
半天以后,朱由检有些自嘲的轻笑一声道:“自朕登基七年以来,除三年收复永平四城外,对战建虏几无一胜,想不到现在因为大胜建虏,军功太多,朝廷赏银难以承受而烦恼,真是有趣。”
随后朱由检脸色一寒,沉声说道:“着户部立即发放军功有关赏银,兵部及时下达擢升名单,司礼监派人与后天同周爱卿一并返回林县,宣读有关任命和封赏,其母加封诰命太淑人,另下一份兵部行文,准周参将所部跨省救援、作战等事项。”
说完这些,朱由检心中沉思起来,他心中认为建虏人少,又地处苦寒之地,就是因为朝廷武力不彰,屡战屡败,迟迟不能解决建虏问题,才牵扯了大量朝廷精力和朝廷钱粮,使得朝廷腾不出手和钱粮,来对付内地流贼和赈济饥民。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中有些不忿,辽东每年朝廷供应大量钱粮,而这些兵马只能堪堪守住宁远锦州山海关一线,而朝廷还得忍着不能斥责一分,而这支朝廷用大量钱粮喂出来的精兵,几成私兵。
“该是时候培养一支能够牵扯其他军镇的精锐之兵。并听从朝廷命令的军中强兵了。这次就是一个机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