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河东反击,徐庶之谋(4/5)
若是围困日久,只怕夏侯渊的部队都撤到黄河一线了。徐庶准备派几个飞鹰的探子趁夜摸进城中,看能否联系城中大族暗中起事,夺取城门,这样也好迅速拿下安邑。如果事情可行,次日晚间城北望楼之上举火为号。
第二日晚间,城北望楼之上果然起火,紧接着北门一阵大乱,不一会儿城门大开。徐庶令王平领兵进城,迅速控制四门,占领了县衙。进入城中一看,这在城中做内应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日失踪了的都尉霍峻。
原来霍峻当日眼看王邑投降,知道事情不可挽回。他没有选择随败军北撤,而是选择了藏在城中一个交好的富商之家。他知道曹军对安邑的控制并不会太久,希望就是有一天能够为破安邑城立下头功,好弥补当日失去安邑之罪。只是霍峻并没有想到这次的反攻会来的这么快。
当日晚间除了北门少数抵抗的曹军之外,余者几乎全部被俘虏。徐庶坐镇安邑,张榜安民。徐晃和王平的马步两军则昼夜不停的南下,继续追击夏侯渊的主力部队。
也是曹军运气不好,正好赶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撤退的速度并不快。而征北军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则迅速追上了曹军。在盐池附近,征北军与曹军有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遭遇战。最终夏侯渊丢下一千具尸体,只带着不到一万溃兵,南下大阳。
而驻守东垣的王当所部有向东运动的迹象。乐进从河内带来的一万兵马也进入到河东交界。
徐庶命令徐晃和王平的部队撤回安邑附近,三场战役下来,攻击消灭曹军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河东反击战的第一阶段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胜利。
徐庶知道如今如何安置俘虏是重中之重。第二日一早,徐庶升帐,让所有俘虏校场集合。徐庶在营中对俘虏道:"愿意回家务农的,我不留,向前十步,一会儿我让人发三日口粮,你们便可离开。"然后让士卒点燃一柱香,也不说话,只看那些俘虏的反应。结果一柱香后,只有不到一百人站了出来。徐庶让人直接发了每人三日口粮,即刻放他们出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