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管理茶园(2/5)
老爷也不下雨,只能靠自己了。
孙厚朴真不愧是茶行业的专家,选的也是适合茶业的一等一的好。清晨这片茶园上面还飘着薄薄的晨雾,水气十分充足,这种条件正是种优良茶叶的必备条件。
梁川领着三十几个村姑去竹林伐竹。两个人一组,一组要砍好一根竹子。竹子的形体要笔直修长,竹节笔挺顺直。整根毛竹长度要够长,竹身没有虫眼,竹干没有损伤,条件虽然有点多,但是品相好的毛竹竹林里还是不少的。
竹身上的枝桠要全部用柴刀砍掉,就留下光溜的竹干,这样两个扛起一根笑声竹还是挺轻松的。
半山坡上没有溪流,但是山上有,而且这个不是依靠近雨水的溪流,完全没有枯水期。山上的小溪是断层水,来源是下水,下水要枯竭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了,除非发生大规模的质变动,否则这山上溪流虽小,可是就像一架水车一样,水流会源源不断。
梁川构想是利用毛竹来输水管,竹节没有铁棍来通,就将竹子破开,一分为二,削去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输水还有富余,关键这样就能很方便去掉竹节,让一根毛竹成为通畅的水管。
三十几个村姑,两人扛着一根光溜的毛竹,在距离茶园最近的引水点附过,一根接一根往茶园放置毛竹。梁川让她们帮忙把毛竹破开,一分为二,打通里面的竹节后就可以回去做竹编了,其他的她们也帮不上忙。倒是这些女人做了几竹编后,这破竹的功夫一个个有模有样的,做出来的基来成型,有些砍得不够到位的,就把竹子抬回去做竹编,也不能浪费了。
一根竹子十来米,十五根头尾连成的距离就有将近两百米了,足够把山溪的水引到茶园了。
接下来就是要注意毛竹之间的连接问题。取水处肯定最高,接着开始制造一点角度,让山泉山顺着竹筒流下来。竹筒头窄根粗,刚好上一根的头可以嵌到下一根的尾部,高度不够的方,再用树枝架起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