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最难的问题(2/5)
有渔船,自然会有码头,实际上这里的码头早在几十年前就建立了,而建立之初并不是给渔民们使用的,而单纯的是军港,因为距离码头一百公里外就是那个斯列亚哥遗留基地。
码头与基地之间还保留着一段废弃的铁路,当时就是通过水路加铁路给军事基地输送补给的,每年的夏季,他们都会通过水路运送物资至码头,然后换上火车运往基地,因为基地几十年不用了,所以铁路也就荒废了。
除了铁路和水路,这里再也没有别的道路设施,所以普通人想去军事基地,代价是很大的,冬季没人在这里,而夏季,这里的冻土层化开,大量的地方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人车就深陷其中,所以没有人愿意冒险前去。
而斯列亚哥气田就在与码头和军事基地相对角的位置,最近处距离码头一百公里,距离军事基地大约五十公里,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粗算,马卡里耶夫并没有告诉我军事基地的事,不是他不说,而是我没有明确去问,毕竟这很敏感。
我们来的时间刚刚合适,气温虽然回升了,但是地面的冻土层还没完全融化,即便白天化了一些,晚上又会重新冻上。
此次到来,毕竟有马卡里耶夫跟随,所以准备的比较充分,随船带了数辆雪地汽车,说是汽车,其实就是改良版的推土机,因为轮子是履带的,基盘很大,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放置冻土化后形成泥泞的道路,无法行驶。
众人上岸后开了数个小时才到达气田的边沿,随行的人员带了相应的设备,到达后,便立即对气田的范围以及压力,还有地质情况进行扫描勘查。
因为勘查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等着,我便带着郭思淼跟马卡里耶夫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勘查。
整体看下来,这里的环境还是非常合适的,我说的合适是对基地而言的,只要解决了交通问题,这里的基地建设就可以开展。
“怎么样?董先生,你对这个气田有兴趣吗?”马卡里耶夫问道。
我茫然的摇了摇头,说道:“说实话,兴趣不大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