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报告会(2/5)
秦元清整理了一下衣服,随着主持人介绍完毕后,走向了讲台,秦元清早已对论文了如指掌,素数方面没有比他更懂了,所以他很平静,没有丝毫的紧张。
虽然台下单单院士就有五个,几百个来自各个大学的数学教授,甚至第一排还有周氏猜想的提出者周海钟教授。
但是学术领域,从来就不是论资排辈的地方,讲的是达者为先。比如陶喆轩,24岁就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31岁就获得菲尔兹奖、拉马努金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
比如丘成桐,25岁就担任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33岁就获得菲尔兹奖。
资历比陶喆轩、丘成桐高得多的数学家大有人在,甚至不少还是名气极大,可是拿不出巨大的数学成果,一切资历都是没用的。
秦元清扶正了话筒,缓缓开口说道:“我的论文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了,梅森素数分布规律以及对周氏猜想的证明,我想我的论文已经写得很详细了,原本校方安排报告会汇报环节是一个小时,不过我想我的汇报不需要那么久,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足够了。”
“把更多的时间留在提问环节!”秦元清语速放满一些:“接下来,我就对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的研究和周氏猜测的证明进行汇报!”
秦元清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连接上了多媒体,ppt已然出现在大屏幕上,为了这次汇报会,秦元清用了2天时间准备了这份ppt。
因为外国人也就一百多人,更多的是国内的数学家,所以秦元清全程用汉语汇报。
有时候国内的学者很悲哀,因为语言是一道鸿沟,为了与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交流,不得不学外语。不然的话,翻译成汉语,又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导致总是在这上面栽跟头。
不要说什么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是由科学家实践的,科学家是由国界的。从共和国建立以来,华夏可没少在文化学术壁垒上吃过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