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毛文龙来信(2/5)
此天佑大明,天启盛世。微臣谨此,为大明贺,大明中兴;为吾皇贺,吾皇圣明。”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后对比极为明显,显示出了遣词造句的极高水准。
宁远城与觉华岛,大捷与惨胜,二者合并,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捷。
尤其是觉华之战,力斩的均是建州女真引以为傲的八旗精锐,其功勋之闪耀,其意义之深远,比宁远城下斩杀的上万披甲奴和农奴兵,强太多太多了。
然而如此辉煌之战绩,袁崇焕却以“惨胜”而概之,便将此战之艰难艰辛与守岛军民之坚定坚强,全都囊括了进去,更能引起大明朝廷乃至天下人之重视。
由此可见,读书确实是有用的。
至少祖大寿就自认为,绝对写不出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奏报来。
宁远城下之大捷,或有过傲之嫌,毕竟击毙的多是乃是披甲奴以及农奴兵。
觉华岛上之惨胜,却确实过谦了,因为所阵斩的,无一不是建州女真仗之以纵横辽东的精锐骑兵。
四舍五入之后将近三换一的代价,看上去似乎大了一些,但其实即便是已死之人,都不曾后悔用自己的生命,去与这些建州精锐互换。
这就像后世那场旷日持久的抗击倭贼的战争一样,为了维护民族最后的尊严与热血,无数战士前仆后继,纵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毕竟,在昔年的萨尔浒,杜疯子和刘大刀加起来,以数万人的精锐为代价,也不过拉了五千来个建州精锐做垫背。
奏报写好后,袁崇焕小心翼翼地亲自吹干墨迹,亲自合拢,亲自用锦绸包好,亲自装入牛皮纸内,并亲自用火漆封好。
然后,郑重地双手递给亲军,大声嘱咐道:“八百里加急,绕过高第,直接送呈京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