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细盘算三年之攒,救楚否众人献计(3/5)
闻言,赵括眼神随即看向上将军李牧。
李牧者,继任廉颇之上将军,属统摄全军之权也。
见得赵王括之眼神,遂起身而答曰:“三年积累,我军战力倍于从前矣。
置甲种军者七,分为:驻守邯郸之羽林卫计五万人马、陷阵营一万人马、铁浮屠三千骑;驻守上党之长平军、归义军合计六万人马(各半),驻守山东、东莱郡之泰山军、平北军合计六万人马(各半),总计一十八万三千人马。
置乙种守卒约十万人,其中邯郸郡有守卒两万,河东、河内、上党、山东四郡各有守卒万人,北郡、辽东、辽西、代郡、东莱郡各有守卒八千人马。
另有屯田之卒共计约三十万人。其中辽东大开发一郡便有屯田卒五万多人,而山东、东莱二郡因收归较晚,又有秦人捣乱,至去岁方才彻底肃清,行屯田之策,如今屯田士卒之数正逐年飞涨之中。若是要战,辽东、辽西、代郡之屯田卒调动不易,山东、东莱之卒不堪重用,可用之兵大约在二十万上下。
换言之,我军可随时投入战斗之总兵力大约在四十八万左右!若是全国动员,加上临时征兵,总兵力可突破六十万!”
听着李牧口中一个个详尽的数据脱口而出,众人心中不由的颇有些自豪!
多少年了,赵国的兵力终于更胜了长平之战前,而那是的四十万是穷兵黩武的结果,而如今的四十八万居然是常备的力量,若是全国动员,总兵力更是高达六十万!
更为重要的是,赵国,相对于秦国,第一次在兵力上形成了碾压!秦国穷尽民力,也才生拼硬凑出来三十万大军,其中过半都是未曾怎么训练的新军,而自己光是甲、乙种的常年训练的兵力就达到了二十八万多!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座的各位努力的结果,怎能不令人激动莫名。
手里的兵力弄清楚了,却还有更为重要的一项必须要整明白——粮草!
所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多的兵,没有粮食他也没用,历史上长平战场上的赵军就是为秦军断了粮才导致的全军覆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粮草供给是否充足比兵力多寡更为重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