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河东战各怀鬼胎(2/5)
当然, 之所以联军敢如此大胆的布置兵力, 甚至南面,自己的退路上也只安排了两万进攻兵力和三万预备兵力,总计只有五万大军,还是因为联军误判了如今轵城之中的兵力情况,还以为赵军只有那八万主力。
殊不知,在短短几日里,田单已经紧急从上党和河内军抽调了八万大军。虽然只是乙种兵和丙种屯田兵,但好歹也是兵,比之农夫民壮要好上不少。
田单何许人也,见联军如此托大,当即调整部署,以“一、二、三”的兵力配置继续麻痹联军的同时,对乙种、丙种的兵员进行战场特训。
所谓“一、二、三”的兵力配置,即一曲甲种兵(长平军一千余人),带着两曲乙种兵(两千人),再跟上三营丙种兵(约一万人),总计一万三千人守护一面城墙。而在压力较大的北面城墙,田单也毫不吝啬地投入了两营甲种兵(约六千人)、四曲乙种兵(约四千人)外加四营丙种兵(约一万两千人),共计两万两千余人。
如此一来,在一线的大军共计只有六万人左右,甚至田单的手中还有三万多人马可供轮换。而这三万预备兵力中,还有其中甲种兵近乎两万人(乙种军全数上场,丙种军还剩约就千人)。
城内六万人,再加上三班轮换,而在城外的大寨中,田单也早早交代过,其中两万胡骑雷打不动,所展现出来的战力,刚刚好符合联军的预期。
当然,田单这样的布置,无疑是将自己的战力收缩了起来,一旦联军奋力攻城,北面尚好,毕竟有六千精锐在场,即便轮换,随时也有两千精锐,也不怕联军攻城。
可是其他几面,若是在攻击的前几日,乙种、丙种兵尚未适应大战时,联军突然发难,城楼之上只有几百长平军,很容易被联军给突破。
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并不会!
因为甫一接战,田单就明显感受到联军之间的各自为战,心怀鬼胎。
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进攻时间的参差。北面的战斗已经打响,南面的联军却才刚刚吹响进攻的号角,而在东面的联军更为离谱,甚至还静悄悄地连列阵都没有列好,只有西面的联军按时配合北面发动了进攻。
西面是楚军,拿人手软,作为唯一一个已经将好处吃下去的会盟国,楚国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的。
但仅有楚国的配合,却并不足够。要知道,攻城所讲究的就是一个协同作战,佯攻部队甚至要早于主攻部队发动进攻,如此才能有效地牵制住敌军的战力,使敌军无力增援自己的主攻方向。
像联军如此战斗,田单大可以将东、南面的部分军力暂时调动到北面,在顶住北面联军第一波、第二波最为强悍的攻击后,再行回返防御。这样一来,几乎是凭空让赵军多出了数千兵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