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索敌锁定(4/5)
这就跟被束缚在大气圈内的战斗差异巨大,在低科技,最厉害的武器不过核聚变的重力战场环境下,不说空中战斗机,就算是到了轨道上,穿梭机交战,都依然是广义上的平面作战,有陀螺仪、重力水平设备规则机动、火控方向。
然而到了真正的宇宙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四面八方都是正前方,宇宙时空平滑各向同性……宇宙战舰都没有了炮塔这种结构设计,因为非平面作战,没有了射击角度这方面需求。
也就当年太阳系殖民年代时的宇宙战舰还有巨大的炮塔,因为那个时代,交战距离根本还在“视距”之类,没超过光年的情况,而且多数时候,都是依附在行星引力圈上进行交战,是伪宇宙战场,只要还需要在轨道上才能有效对地攻击,那就是提高了层次的平面作战。
对茉维依的饱和炮击从各个方向袭来。
战舰没有炮塔之后,宇宙大尺度交战距离,也就是超过光年以上,计算时空曲率,就算能量宣泄方向,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炮口,是对着正前方的,在能量射束打出去,行进一光年之后,也有弯曲到战舰正后方的可能性。
而整个“前方”“正后方”,可能是能量射束转了弯,也有可能是你战舰调了头……你认为自己完全静止没动,甚至关掉了引擎,那是地球上开炮的情况,事实上人们默认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武器平台跟整个地面、水平线、地球处于一个坐标系,所以直觉里是静止的,那就是静止的,动的只有飞出去的炮弹。
但离开大气圈战场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反直觉的情况比比皆是,明明自己战舰没动,开了一炮,过几秒炮弹击中了自己战舰,再一查看,并非是炮弹转了弯,而是自己这边用战舰屁股追尾了前进中的炮弹,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
虽然可能性不大,通常就是无效射击。
只要时空数据计算不到位,信息处理出了误差,一般出的乌龙就是炮击打飞了,而在光年尺度上打飞,那就不是南辕北辙的误差级别而已,南辕北辙起码还知道个南北,是方向完全相反了,而这边打飞的炮击,那就真是老天都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
整个无时无刻惊叹海浪的动态宇宙,一切位置、距离、速度全部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组成为了“1+12”般的基础,如果宇宙时代还有幼儿园,那么微积分、相对论、黎曼几何、数论、矩阵、量子力学就是必修课,否则很多反直觉现象将无法理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