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流(2/5)
现在整个欧洲都处于上升期,想要重振国营工厂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要做的是更新设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你拿着一堆17世纪的老古董,怎么和新式蒸汽机比。就好像你骑着战马,挎着马刀,去冲击对面的钢铁洪流一样,谁能告诉我怎么赢。
而且国营工厂的订单,还能养肥刚刚起步的机械工业。这样的订单数目,弗兰茨自己搞的工厂是吃不下的。理所当然的会分出去一部分,会让机械工业规模扩大。
但是不必担心盲目扩大规模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很快整个奥地利的工厂都会开始逐步更新自己的设备。接下来还有外来塔尼亚的广大地区,以及奥地利的海外市场。
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需要好好惩治一下,原有的贪官污吏们。奥地利的国营工厂,之所以会消亡和这群贪官污吏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人往往是世袭贵族,一代代将自己的家人安排进国营工厂占据要职。最初只是压榨工人,后来慢慢将国产当做私产,肆意变卖,侵夺。
更有甚者故意伪造经营不善的假象,一方面要求政府补助,另一方面用国家的钱为自己开设工厂,和国营工厂争夺市场。
此时的奥地利经历了诺德萨维之战,以及两次外交和会上的重大胜利(至少奥地利帝国官方是这么宣传的)。整个奥地利的官僚集团和军事集团,都在摩拳擦掌,正是处理贪污腐败的好时候。
另外说明一下,此时奥地利官僚集团的工资,已经将近40年没有涨过了。佩特男爵作为高级宫廷秘书秘书长年薪只有可怜的一千盾,是此时底层人民工资的五倍。
得利斯特伯爵作为相府参事(比宫廷参事的等级更高),有一万盾的年薪,但这已经是奥地利帝国文官能得到的最高年薪了。
他的年薪甚至于要高于,首相梅特涅本人(8000盾),财政大臣科拉罗夫伯爵(7000盾)。
而大多数官员的工资,很少有超过800盾的。例如为奥地利宫廷工作了40年之久的老文书奥伯利,他的年薪只有150盾,斯鲁特男爵作为费迪南皇帝的首席顾问,年奉只有可怜的900盾,他手下的幕僚年奉更是少得可怜。
这些工资少得可怜的文官们,战斗力可是十分凶悍的。不把这些没有官职的贪污犯,查个底掉儿,他们是不会放手的。
根据奥地利帝国的传统,查抄出来的赃款,官员们可以抽走20(另一种说法是50,但是觉得太夸张了)。
要知道这些贪污犯贪污的金额,通常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都高达几十、上百万盾,就算是十几个官员组成的大型审查团,每个人也能分到近万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