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六 一万年太久,我只争朝夕(3/5)
更重要的是还有武举考试,和文举考试不一样,还需要很大的考核场地和更多的考核准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筹备。
但是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苏咏霖也是在所不惜,反正他有很多从金国权贵那儿坑出来的黄金白银可以换成钱去用。
这方面,他不会吝啬。
分科取士与洪武二年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至此尘埃落定,一切都会顺着苏咏霖的意思去实现,苏咏霖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恢复分级考试的事情,还有就是与科举考试配套的教育制度改革的问题。
分级考试的问题算是个小问题,有了宋朝和金朝的分级考试经验,苏咏霖只是增添了一些步骤,在地方上设了县、州府和行省三个级别的考试,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来说,改动不大。
到了京城还要参加两场考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有的考,大家总能习惯。
科举考试当然是中央全权负责统筹安排,地方上的分级考试也会有中央礼部专门官员抽调异地学官前来负责考试,但是教育还是要在当地解决掉的。
这就需要在县、州府和行省这三个行政区划内设专门负责负责地方教育的学官,将新的教育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这一点倒也是宋金时代的惯例了,宋朝对文化发展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体现到教育层面上,也是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苏咏霖可以直接用当下的制度做一些改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