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魏春

第六六四章 引蛇出洞(5/5)

目录

但并不似往日那般撕心裂肺,似是要将心都咳出来的模样。随着几口恶痰吐出,杨播只觉浑身轻爽。

“若非文明太后(冯太后)举贤不避亲,我杨氏子弟如今至多也就是郡守、县令之流。而若非高祖(孝文帝元宏)洞察如火,慧眼识珠,我杨氏便是不落个如茹浩、赵脩(元恪时期的幸臣,皆诛)抄家灭族的下场,也必然被归于佞幸之流,再难中兴。

而如先帝(元恪),虽忌我杨氏如虎,甚至不惜授意高肇之流构陷我等,但局势如此,非针锋相对我杨氏,且只是适可而止,并未赶尽杀绝。而归根结底,我杨氏世受皇恩,元氏更不曾薄待我等,我等岂能忘恩负义,不仁不义,做那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杨播顿了顿,缓了几口气才说道:“是以刘芳携太后懿旨登门,劝我以大局为重,以助朝廷稳重关中之时,我便有了计较:我杨氏报效皇恩的时候到了……”

若只听后面这几句,定然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但联合“欲擒故纵,引蛇出洞”那几句,杨椿等人的脸色已是骇然大变,白里透青。

原来杨播根本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清君侧。

如今之局面,皆因高英识人不明,昏馈无能,且又急功近利,反复不定所致。

而偏偏高英无一丝担当,但有过失,皆是诿罪于臣子。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将不臣,再无一个臣子敢秉笔直言,勇于任事。

如此下去,估计最多两三年,这天下就彻底烂透了。

如果除了高英,元魏这天下说不定还有一丝希望。若是任由其折腾,那就只能摆烂等死。

反正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为什么不搏一搏?

但君侧也不是那么好清的,一个不好就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所以要慎之又慎。

一是要稳,要使天下士族、门阀、百姓信服,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二是要快,不待李承志后知后觉,欲趁虚而入之时,便使尘埃落定。

所以,必须得让朝廷再败一场,才能逼的高英挺而走险,如此才能有充足的理由。

但又不能弄巧成拙,毕竟朝廷连逢大败,军心士气更或是民心已至谷底,若是折损太过,难保不会一溃而不可收拾。

所以才有杨舒出使西海,挑拔离间,使李承志疑神疑鬼。又有邢峦、元遥似败实退,便高英惶惶不可终日。更有重臣巧舌如簧,终于蛊惑高英,迈出了这最后一步。

赐国、割地……丧权辱国,卖国求活,不外如是。

高英这称制的太后,已然是当到头了……

7017k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从津门第一开始 深渊里的修骑士 五行修仙记 我有一枚两界印 快穿目标干掉主神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高达SEED之最后的归宿 霍格沃兹召唤图鉴 美漫之融合 明末:我行我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