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养精蓄锐(二)(4/5)
不多时,一行百余骑就到了河东。
大致就在军营以西两里,略偏向南的位置。略靠近军营,大都是车厂、军粮、被服等污染小的军需作坊。再往东,则是如军械、币厂、纸厂等需要开炉烧煤的工厂。
也是因为河西风多,且一年足有三百天刮的是西北风的原因。
但不刮风的时候,就比较有意思了:煤灰漂的到处都是,本是已然发黄的树叶,全被染的漆墨。这还不到午时,门口站岗的兵卒一个个的全顶着黑鼻梁。
这也是发展过快的弊病:以前人少,厂区自然不需要建多大。又为了少修路,自然是一间挨一间。
现在不得不扩大产能,只能日以继夜,加班加点,污染自然就再所难免。
不过只是暂时。
既要图谋天下,逐鹿中原,再将军政中心放在镇夷就不太合适了。
一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若临时建城耗费又太大。
二是太远,若哪一日真能占了关中,往洛京、河东,更或是江南进军时,岂不是要走三四千里的路?
最好的办法是随占随建。
如果与邢峦开战后,朝廷不敢全力反扑,那就说明陇西也暂时不会发生大的战事,至少两到三年以内是不用担心的。
所以李承志决定,但等明年开春回暖,只要战事一歇,西海各厂就会全部搬至秦州。
到时也不会建太大,太多,够用就行。等进驻关中,再大兴土木也不迟。
待那时,镇夷就会成为军镇,南御吐谷浑,北抵柔然,西援敦煌。
虽然还要几年以后,但李承志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蓝图……
转着念头,一行人便进了被服厂。
刚进门,一股浓郁的腥膻与刺鼻之气便扑面而来。
腥膻的是羊毛、羊皮,刺鼻的是各种用来硝制皮毛的药池。
墙角下的羊毛、羊皮堆成了山,许多壮汉立于方池两侧,或是往里投,或是往外捞。皮毛或是被投入池中,或是被从池中捞出。
池中便是晒场,一旦凉干,皮毛就会被运至棚下,羊皮会被平衡车槌平,缝成毛内皮外的大衣。毛会被弹松,装成缝好的麻套,制成毛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