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临战(4/5)
两军合近约五百斥候,只在两阵间不足里半之内纵横驰骋,不敢越雷池一步,忽而你追,忽而我逃。
时不时就有甲骑落马,西海、镇军皆有。
罗鉴骑着马,站在骑阵所驻之处小山梁之上,皱着眉头观望。
此次耍了个花招,并未如寻常阵战之时一般,将中帐置于中军之后,而是设于左翼,也就是骑阵之中。而后又将军权尽付托于步帅尉刚,非危如累卵、千钧一发之际,皆由尉刚指挥。
罗鉴称是为就近观敌,但是否真为因此故,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至今日,罗鉴已然是枕戈待旦,摆好军阵达三日之久了。
他还以为李亮已窥破他的计策,不愿被迫应战,更不愿任人摆布,故而在另思良策。
但不想,等到第四日,敌军却又来了?
一时间,罗鉴难以断定,这李亮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其余不论,镇军是傍山立阵,居高临下。且有近万车、骑。他就不怕自己孤注一掷,甫一接战就号令全军冲阵?
罗鉴至少有七成把握,若是山后甲骑尽出,只凭从上而下的惯性,也能将敌阵冲溃一半。
若说李亮未识破他的诱敌之计,那绝然不可能:若非伏有奇兵,何人能蠢到将军阵立在山脚之下?
若如此,要么是李亮胜券在握,以为此战十拿十稳,是以根本未将自己放在眼里。
但也说不准是他将计就计,明明手中兵少,外强中干,却反其道而行,以为自己忌那火器,此举只是在虚张声势,混淆视听?
但不论如何,今日定是要打过一场的,至少要探明来敌之虚实,知道李亮兵力几何,是否如比干城中的守军一般,那火器多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唯有如此,罗鉴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动向。
再者他于七日前猝然得知西海来驰之际,就已派快马自南床山北往西而去,至多再有两三日,就能探知居延湖之虚实,知道元鸷是否信守诚诺,已率敦煌镇军兵指西海……
三里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且居高临下,罗鉴已然能大致看清西海前军之阵形。
两翼为骑,中为步卒,似是中规中距。
但若细看,却又与寻常军阵迥然有异。
就如此时之西海中阵,虽为步阵,军卒并未乘马,但阵中却有不少骡马?
罗鉴自认不会看错,绝对是骡馬,并非戰馬。只因马身矮小,且马背上还驮有事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