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 兵不刃血(3/5)
“那州城之官吏,是否也如这般一并押送至镇夷?”
官吏?
李承志稍一沉吟,话语中带上了几丝寒意:“审一审,仔细甄别,莫要有漏网之鱼:自元晖以下,凡出自绣衣卫,一并斩了。余者严密看押,但也莫要为难,好吃好喝伺候着,郎君我有大用……”
“诺!”
李亮一听便知,不出三五月,郎君就会卷土重来。之所以留着这些官吏的性命,便是出于署理政务,治理地方的考量。
“另外多派斥候往东迂回,严防死守,莫要使元晖惊觉,待天明后便拔营……”
李亮恭声应着,忙去传令。
不多时,便有数队塘骑往东而去。
而郡城之外的大营,只见毡帐如云,宽广足有十里。
这一次,李亮出兵足两万,有六成皆是甲骑……
随着这两年的历练,李亮逾发沉稳,无论见识还是智谋,都不输于李松。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根本不用李承志劳心费力。
他之所以随军东征,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三更时分,后营便已起身。城内城外皆是灯火大作。将至黎明,各营便已做好饭食。草草吃罢,东天已泛起了鱼肚白。
又听一声鼓响,各部便有条不紊的动了起来。六千甲骑并四千车兵往东,另有两营押着俘自张掖的郡民并官吏,往镇夷开进。
除此外,河西马场还留有一千,另余一千骑兵并六千后军,随李时坐镇于张掖郡城。
骑兵就讲究一个快字,方一出营,李亮便将大军分为两部。前部为五千甲骑,只带四日口粮,随他与李承志快马急行,计划两日之内赶到武威,趁夜围困姑臧城。
后部多为攻城器具、火器并粮草等,车兵居多,是以走不了这般快,只能尾随而来。
但再慢,三天行进五百里,还是没问题的。
待后部到后,若元晖还是坚守不降,那就只能强攻。
以李亮的估计,根本用不到火器。以姑臧郡城之破败,只需几轮石炮便能告破。
而自镇夷出兵之后,临泽、山丹、氏池三县并张掖郡城永平皆是如此攻破。不提自身拆损,便是城中守军也无死伤多少,堪称不费吹灰之力。
李亮甚至以为,以元晖贪生怕死的秉性,说不定甲骑方一围城,后部还在半路之时,姑臧城便举城而降了……
一旅斥候分为五十塘,一塘十骑,提前一夜便已自州城之北绕往武威。若沿途发现异常,不需一个时辰便能传至百里之后的大军。
但接连两日风平浪静,塘骑一路连个人烟都未见到,便无惊无险的卡死了姑臧通往鄯善、薄骨律、并金城郡的诸条要道。便是守军惊觉有敌来犯,也绝不会有只字片送出凉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