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包藏祸心(2/5)
自二月廿八,至李承志大破陈仓,大获全胜,堪堪才只十日?
而那时,朝廷方知伏罗率甲骑三万、昌义之率十万大军,齐至关中。
满朝文武何其惊慌,太后与陛下何其无措之时,李承志却已启胜端,而后便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只是十日……莫说大局已定,便是李承志举全军之力攻下清水,怕是都能让太后与陛下,举朝文武喜极而泣。
想想是如此的不敢置信……
更有甚者:最让崔光与刘芳惊疑的是,李承志最为轻描淡写的那一句:闻臣即至,昌义之骤然罢战,连退三十里……翌日,敌军再退两舍,退至陈仓,据渭水与我而峙……
那可是手握雄兵十数万,就如洪水猛兽,令太与与举朝文武闻之变色,以为已大祸临头的昌义之?
为何只是听闻李承志驰持汧源,人还不知在予何处之时,就令昌义之以为祸从天降,避如蛇蝎?
如此看来,反倒是昌义之将李承志当做了毒蛇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李承志是如何做到的?
二人惊疑不已,偏偏此时其余诸辅因此报而忧心忡忡,愁肠寸断。故而崔光与刘芳再是惊奇,也不好相询。
皆因中山王等始料未及,以为李承志必败,才致弄拙成拙。故而越是深究李承志为何胜的如此之快,越是令这三人难堪。
刘芳急使眼色,拦住了跃跃欲试的崔光:便是想落井下石,也不该如此明火执仗,不然便是往死里得罪人……
崔光何其不甘,何其不贲?
若非太后在此,他早含枪夹棒,好一顿冷嘲热讽:目光短浅、口密腹剑者,焉有出中山王、任城王、广阳王之其右各部?
罢了,待李承志班师回朝,再计较也不迟。
他猛呼一口气,又低头看了起来:
“但外敌虽定,内乱未平。薄骨律、高平二镇之逆贼执迷不悟,怙恶不悛,是以此时休兵,言之过早。
且叛酋元丽远上柔然,其意昭然若揭。古人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而臣以为:宜除恶务尽,以绝后患……
然,突闻领军元晖暗携密旨,已至关中。司空高肇秘率大军,兵临潼关……臣如闻噩耗,心惊之余,百思莫解:
臣深受皇恩,临危授命,又少经事故,才浅智薄,深怕辜负太后与陛下之期许,故而领军出征以来,莫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