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3/5)
除了契机,李承志最缺的就是时间。
按他的设想,想要在河西藏兵蓄甲,以保证天下大乱时有分一杯羹的实力,最短也要八到十年的时间。
问题是,元恪能不能活过一半都还是个未知数。更关键的是,除了两个女儿,元恪的儿子连个影都不见!
元恪真要无嗣而终,这大魏就地就能乱成一锅,哪还有让自己偷偷发育的时间?
真是见了鬼了?
李承志心乱如麻。
必须得另做打算了……
……
初二休朝!
刘芳与崔光都兼着侍中,还兼着尚书监和尚书令,因此便是休朝之日两人也照例会先入大朝城,到门下省和尚书省转悠一圈。
只有这两处不忙,他们二人才会去国子监与太常。那里要是也不忙,二人就会去太史监。
一切如旧,皇帝并无指派他二人的旨意,也无特别的差事交待。两老头就一起回了太常。
结果刚入太史监,就看到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看着稀奇,甚至还有赵胜、公孙崇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
看到二人,众官及吏员慌乱见了礼,又一哄而散。公孙崇领着李承志,手里还拿着圣旨,乐呵呵的给两老头看着: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如李候郎这等俊彦,就该时时觐见,予陛下献计进言……”
时时觐见,献计进言?
刘芳与崔光瞅了一眼圣指,皆是一脸狐疑:皇帝竟给李承志加了官?
看似只是把昨天刚给李承志免掉的那半品又给加了回来,李承志依然还是个正七品的官。
怪就怪在“奉朝请”这三个字上。
严格来说,这三字都算不得官名,一般都是给闲散官员的荣誉和待遇,也代表一种资格,类似于后世“顾问”的头衔。以便皇帝随时召问,也让加此衔的官员更方便进入朝城或皇宫。
但这资格放在李承志头上,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