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铸钱(1/5)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六百三十四章铸钱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曾推行过一种叫“大明宝钞”的纸币。而且集中在中央政府印制发行,使币制有了很大的统一性。
但因为当时的纸质质量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再加上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最后泛滥成灾而引起了通货膨胀,使其贬值极快。
百姓纷纷弃之不同,不到二十年,便彻底趋于衰败。
而后,随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逐渐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钱指的就是铜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明朝的货币主体。
白银一般有碎银子和银元宝两类,但价值都很大,不适用于一般的交易。一些低层小民的交易都是采用铜钱。
在明朝末年,商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崇祯帝基本上在每年都会发行一些铜钱,以补充国库。这也算是一种额外的创收,发行数量不少,但因为铜钱的价值很低,而彻底流通也需要时间。
因而,它对物价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直至明朝灭亡,整个国内的物价还保持着一种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也算一种小的奇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