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五百三十三章 谋算亚齐(1/5)

目录

赵常山说国防与工业结合,这句话听着简单,其实事关军事思想和战略。

华夏国防现代化的方针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按照这个方针,华夏早在20年前就要求军工企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

但实际运作起来问题很多。

比如军工企业转型,实行公司制和市场化,接着许多军工企业被一刀切,断粮断奶,逼向市场。

但多数发育不良,甚至景象凄惨。

实际上许多军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三线地区的,本来就在交通上处于劣势,推向市场只能等死。

许多军工企业长期被国家包养,从干部到员工都缺乏市场意识,并不能凭着一招鲜的技术或产品与民品搞竞争。

能造枪、造炮的军工企业,不见得能造出优质的锄头镰刀。

比如这些年军方采购的工兵铲,全部来自蓝市宋道口镇。宋道口的铁锹企业,让一些军工企业坐了冷板凳。

今年网上有消息说,宋道口镇某位制锹厂老板到军工企业挖人设计军用产品,然后将产品出口到了国外,在巴比伦战场上,山姆大兵都要求采购华夏的产品。

据说宋道镇十几家制锹厂,年产钢锹的数量已经突破两亿把,占据华夏市场的80%,年出口超过5000万把,华夏钢锹已经进入山姆、毛熊、枫叶等几十个国家。

总之,华夏军工企业改制已经历时十几年,个别活得滋润,多数半死不活,还有许多已经被饿死、被破产、被改制、被出售,员工分流下岗,一批技术骨干转岗转行,从事与原岗位无关的工作。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华夏的无奈。

军工企业最拿手的当然是生产兵器,但华夏军工科技本来就落后,在国内裁军背景下推向市场能如何?

况且,国际军火市场被山姆、毛熊、西欧老牌国家占据,哪有华夏人的空间?

然而,华夏有着漫长的边防线、海岸线,与14个国家交界,领土安全与国防挑战没有一天轻松过。

特别是近几年,在看到山姆教训塞黑、教训巴比伦的震撼场面后,许多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一语破天机 土豪的日常生活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 扮乖 我,元芳? 横推诸天从风云开始 我的神奇小店 我在漫威卖电影 荣耀机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