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陈大小姐(3/5)
于是学院又想了个办法,安排老师去干部的单位办班授课,送学历教育上门,不过该收的各种费用还要收,而且要高一些。
两年学历教育的费用,大概三四千元,但这种学费可以在单位下账报销,不用干部花一分钱。
再后来,参加学习的干部少了,有了专科学历的,正在想办法混本科、研究生呢。
学院便又开始推广联合办班模式,联合办班就是跨过系统、联合其他单位办大专班。
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开始限制这种办班模式,虽然没有禁止他们办学,但不再给这类学院颁发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号。
这类学院的证书,只能算继续教育,这就继续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个档口,东华开始出资收购学校、维系师资,并开始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陈海燕去过那所学校,在燕京的南兴区,被东华收购后新建了校舍,环境也很漂亮。虽然离主城区远了些,但好歹在首都啊。
她也想好了专业,就报那个传感技术与工程专业。
过年回家时,翟华陈海燕说过,今年高考可以选择她的学校和她带的专业。
燕京分院的重点学科为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电子和半导体类专业。
翟华,已经从蓟市大学跳出来,现在的职务是东华工职院燕京分院的院长,并在今年新开设了传感技术与工程专业。
所谓传感技术,就是传感器的技术。
啥叫传感器?
在翟华编制的《传感器技术》一书中写道: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表征物质特性或其运动形式的参数很多,根据物质的电特性,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类。
非电量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测量,而是需要转换成与非电量有一定关系的电量再进行测量。
实现这种转换技术的器件就叫传感器。”
......
陈海燕现在还不懂这些,但去年她参与了室内壁挂式测温仪的设计,接触了传感器和相关元器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