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诱之以利(1/5)
大批使用华夏石油工人们来库页岛采油,遇到了层层阻力。
首先需要打通州政府的关节。
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履行《产品分成协议》,比如招工,协议明确规定:招工时,“毛熊国工人的人数不得少于全体招工人数的80%;只有在协议初期、在毛熊公民中没有有关专家和技术工人时,方可招收外籍工人和专家。”
几千华夏员工来到库页岛,必须办理入境手续,并要在州政府进行劳务备案和接受监管的。
不过,远东油气公司可是远东利益集团的代表,如何突破法规就成了大家的事情。
为此,萨哈林州政府“主动作为”,专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以“开发大陆架海上油气资源技术难度大”、“近年来本地劳务人员供应不足”为由,拟将外聘人员比例降到30%,最后国家杜马审批的比例为60%。
拿到这个结果后,州长先生为此亲自致电阿布拉,对未能达成目标表示了歉意。
最后王宏斌想到个办法,就是从楚克齐调来一批员工掺进来,于是新的员工名册比例就达标了。
楚克齐来的员工都是楚克齐人,也是黄皮肤、黑眼睛,甚至能说汉语。这些人愿意在这里工作的留下来,其他人就当来旅游一次,拿个红包走人。
为远东油气公司开绿灯,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毕竟远东油气公司就是毛熊本国公司,代表了远东诸多商人的利益。
可是,眼看着远东的油气开采即将进入快车道,貌似华夏人选择了一种“擦边球”的方式,获得了远东的油气资源,这怎么可以?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山姆。
事情转机发生在5月份,皮尤金在克里姆宫与山姆国大BOSS会晤,皮尤金表示,远东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欢迎山姆国企业投资......
一句话只要符合政策,欢迎山姆的大亨们过来。
皮尤金甚至打了个比喻说:我们开餐厅的,不怕客人多。
紧跟着,两位大BOSS在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们表示:两国将继续加强经济、能源、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