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三百一十七章 忆苦思甜(2/5)

目录

不管是地主家的小姐还是长工家的丫头,都经历过战乱、逃荒、挨饿,忍受过生活无着的日子。

三个老太太中,孙婕的奶奶年岁更大些,她生了三个孩子,孙婕还有两个姑姑。

回忆起战时的磨难,老太太说:“一说来了鬼子,村里人都跑了,我家那位不知道去了哪,我的小脚跑不动,只好带着俩孩子留在家里等死。

鬼子进门先找吃的,见我们家米缸里啥也没有,把缸砸了,回手锅也给砸了,然后抓走了几只鸡。”

陈立东的姥姥说:“闹鬼子那年,我刚生下他大舅,鬼子从我怀里抢过他大舅看,被我婆婆给夺了回来,鬼子顺手就给我婆婆一下,差点没被打死。

我们娘几个脸上都抹了黑灰,恐怕被鬼子抓了去。

村里有些妇女被抓走了,后来给放了回来,据说去伺候鬼子们洗澡洗脚。唉...作孽啊。”

孙婕的姥姥年岁小些,鬼子打过来那会儿还未出嫁,她的家里是“良民户”,家里出粮出资换得了平安。

孙婕奶奶说:“鬼子走了,我家也败了。

我带着俩孩子要饭,翻人家扔的泔水找吃的。

遇到好心人给口吃的,我都当成救命恩人。

稳定下来后,我就去给大户做手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东家给把米都当过年,她爷爷也跑了回来,没被抓去当劳工。

我的眼就是那个时候闹的毛病,先是长东西,后来就看不到了。

建国后,家里分了地,我们家是贫农,她爷爷当了公社的保管员,日子才好了起来。”

陈立东的姥姥接茬说:“我们家也是贫农。解放后他老爷被安排到公社当饲养员,喂大牲口,后来就学了赶大车。

那个年头,赶大车可算是好工作,谁家拉烧柴、拉石头,除了给社里交钱,也得给赶车的好吃好喝好招待,如果不是吃饭的点,那得塞几块点心才说得过去。

唉...我这一辈子,就是生孩子、看孩子,一口气生了6个。

挨饿那会儿,得算计着怎么活下来,春天摞榆钱,还要吃淀粉饽饽。”

陈海燕问:“啥叫淀粉饽饽?”

陈立东解释说:“就是把玉米骨头晒干了、碾碎了,混进玉米面里,放进笼屉蒸饽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一语破天机 土豪的日常生活 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 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 扮乖 我,元芳? 横推诸天从风云开始 我的神奇小店 我在漫威卖电影 荣耀机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