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吃里扒外(4/5)
电力和热力公司的相关设备已经十分陈旧,这几年几乎没有更新,勉强能维持运转。
渔业公司类似于集体性质,名下有几艘渔船,被租赁给本地楚克齐人进行近海捕捞,而租金几乎收缴不上来。
如果纳扎连科只有这些资产,算不上寡头。
他还有一家天然气公司,与山姆国合作开发雅库特恰杨达的油气田。
恰杨达项目总计投资3000万刀,双方股份各占50%,1992年开始勘探钻井,1994年开始炼油。
天然气的开发也已经启动,通过一条585公里长,直径500mm的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雅库斯克市。
而现在,极地矿业出资5000万刀获得了恰杨达油气田的股权。
这可是溢价100%的收购,因为这个项目这些年一直艰难度日,石油开采量维持在20万吨以内,天然气大概在15亿方。
实际上这些年整个远东的油气开发对比苏熊时期,全部呈现下降趋势。
1990年,远东石油产量是260万吨,1999年只有198万吨。
远东有两座炼油厂,一座是西丹科公司所属的伯力炼油厂,炼化能力为每年470万吨。
另一座在共青城,隶属毛熊国家石油公司,处理能力为每年540万吨。
目前两家炼油厂都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1999年这两家炼油厂共加工原油520万吨,只有1991年产量的一半。
现在恰杨达的油气田被极地矿业获得50%的股权,伯力和共青城的炼油厂都有洛维奇的股份。
所以,两家合作开发远东的油气资源正逢其时。
远东石油炼化为成品油后大部分本地消化,少部分出口到太阳国。
如果增加投资、增加产能的话,需要先联系买主,陈立东当然首选国内。
这也是他向高层写报告的动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