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士来信(2/5)
然后,他拉开抽屉翻出几叶信纸,默默地读着。
信是华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高俊伍院士写来的,他听说东华购买了有研院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的专利后,竟然邮寄来一封信。
信中写道:
东华实业集团并陈立东董事长:
听闻贵司关注半导体材料,并有意投入研发,我等欢欣鼓舞。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工业的基础,在半导体材料中用量最大的和用途最广泛的是半导体硅。
当今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是用硅材料制造的,集成电路的99%以上是硅集成电路,硅材料支撑着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半导体工业。
电子级的多晶硅、单晶硅是硅材料的起始。我国在50年代即开始了电子级多晶硅的研制,60年代中期开始批量生产,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为这个行业做了半生努力。
然而,至今华夏多晶硅、单晶硅生产工艺与设备严重落后,不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产量、质量和价格均不具备竞争力。
1983年我国有18家工厂生产多晶硅,生产能力是每年150吨;到了1987年剩下7家工厂,生产能力下降到110吨;至今年,只剩两家工厂,生产能力只有80吨。
半导体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硅晶生产处在这一产业的顶层,是不可缺失的环节。
上高中时,我的化学老师常常说起华夏工业的落后。受他的影响,1955年我选择了江城大学化学系。命运弄人,5年后我被派到苏熊莫大冶金所改行研究半导体。61年我们回国搞硅晶的研制工作,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经历数百个昼夜不息的拼搏,做出了高纯区熔单晶硅。
回想当年,我与数百工人同吃同劳、翻修厂房、手工制作实验设备,心中无限期盼能使祖国的半导体产业昂立世界潮头。
俱往矣,现已老耄,眼花耳背,无法为钟爱的事业再尽绵薄。更痛心于研究单位缺少资金、设备老化、专业人才严重流失、科研成果少之又少。
现今社会,人心浮躁,“向前看”、“向钱看”喧嚣尘上,很多企业只图眼前利益,赚钱后不肯投资提高科技水平,工艺和产品创新几近于无,在全球经济浪潮中只能沦为泡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