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1999金球奖(2 )(2/5)
新上任的董事长巴里·迈耶是从艾伦·霍恩曾经是华纳兄弟旗下的城堡石影业的总裁,对电影业还是挺熟悉的,但他难以接受jk·罗琳的条件,拍一部全是英国演员演出的电影。
或许如果不是颁奖乌龙,而是《莎翁情史》真的在去年的奥斯卡取得了大成功的话,艾伦·霍恩还能下定决心启用全英国演员的阵容,但自从《莎翁情史》折戟之后,英国风在美国市场忽然就刮不动了,观众不再买账,认为吹捧英国的戏剧文化,追逐所谓伦敦腔和莎士比亚,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矮化”,我大美利坚不能再度回到被英国人殖民,视英国佬为更为高贵的人的时代了。
因此即便是大嘴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诺丁山》在美票房都不太理想。
为了贬低《莎翁情史》而无意造成这种思潮的白奎因,却对自己的影响有些茫然不知。
总之,华纳兄弟犹豫了,最终的合作条件让大卫·海曼非常不爽,他承担了最大的风险,预期获得的利润却是最少的。
更可恶的是,艾伦·霍恩拒绝了jk·罗琳使用全英国演员阵容的条件,认为主角三人组中应该有一到两个美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电视童星,这才能保证未来的票房不会扑街。
如果是1997年,大卫·海曼刚拿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改编权的时候,当时羽翼未丰的jk·罗琳也许看在华纳兄弟这么大一家国际大制片商的面子上,愿意对这个条件作出妥协。
但到了现在,《哈利波特》系列连续三部都获得了成功,想要“说服”jk·罗琳,那只有加钱,加很多很多钱。
而大卫·海曼身为英国人,也不愿在这方面进行妥协,凭什么我们英国人的故事,主角却必须要由美国人来扮演?
那些美国小孩,甚至能把“u”喊成“”!
双方的扯皮很快被斯皮尔伯格探听到了,斯皮尔伯格不愧是个成功的商人,发现了机会,便挥舞着锄头来挖墙脚了。
然而在深入了解《哈利波特》系列之后,斯皮尔伯格却只愿意开发它的动画电影版本,正好为缺乏系列片的梦工场动画充实底蕴,以对抗皮克斯带来的巨大压力。
显然大卫·海曼对斯皮尔伯格的拍摄动画电影的提议并不感冒,此时和他一拍即合,已经被他确定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导演不二人选的克里斯·哥伦布向他提议可以试试韦德马克映像,并且通过斯派克·琼斯夫妇创造了这次和白奎因的碰面机会。
如果韦德马克映像这里再次碰壁的话,大卫·海曼也只能考虑接受华纳兄弟的条件,然后在jk·罗琳和艾伦·霍恩之间艰难作出平衡,给出一个让两边都满意的方案。
这边大卫·海曼开始期待明天的会面,而另一边,春风得意的尼古拉斯凯奇却被白奎因的话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抱歉,尼克,我想我们可能拿不到最佳影片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