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1999金球奖(1)(2/5)
这段不成功的“解密”经历,对白奎因解决自身的问题并未什么帮助,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了。
之所以会出现困守加勒比海岛的情况,其实是白奎因在刻意避开美国媒体,对自己进行放逐和“冷处理”,以消弭“西雅图之战”对他的负面影响。
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形象的考虑,白奎因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便通过肯尼迪家族联系上了华盛顿州的州长加里·骆,希望后者能够帮助他遮掩身份,尽量不要曝光出去。
同时还发动了韦德马克映像的媒体关系网,希望能够在被媒体曝光前,压下此事。
在11月30日混乱的西雅图,突发的枪击事件是非常平常的,当日有出警记录的枪击事件就有十多起,甚至到了夜晚还有居民能够听到零星的枪声。
因此,只要不曝光白奎因的身份,枪击事件便能够比较容易地小事化了。
加上白奎因又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主流媒体的“集体失声”,美国主要的电视网和报纸都非常默契地不报道发生在西雅图的示威游行。
大幕拉下,背景被遮蔽,白奎因这个误入舞台的演员,差一点就能够蒙混过关,躲掉后续的无尽麻烦。
只差那么一点点……
一份叫做《天天日报》的在洛杉矶发行的免费小报,忽然在周五的娱乐板块上刊登了一份报道,称白奎因的保镖和西雅图警方发生了枪战,有警察因此受伤。
这篇报道对示威游行一带而过,通过采访当时在场的警察勾勒出一副傲慢明星不配合警员工作,指使保镖枪击警察的故事。
此时“破窗理论”充分证明了其“真理性”。
原本连续两天风平浪静,没有一个媒体提及那件事,双方私下达成和解,汉娜也已经被西雅图警局释放。
然而《天天日报》的报道,就像打破窗户的第一块石头,其他媒体也迅速跟进,先是雅虎、aol这类网络新闻转载了《天天日报》的报道。
接下来,主流电视也迅速跟进,到了第二天其他大小报纸也都加入了这场狂欢。
白奎因只好做紧急公关,一方面请西雅图警局帮忙还原事情真相,强调警方过渡执法,以及自己的保镖是在涉事警察突然掏枪的情况下自卫还击的。
一方面,发动和自家关系不错的媒体帮忙扩散“自辩”,尽快抢占舆论阵地。
最后则使出了杀手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