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赛义德和烂番茄(4/5)
聊到这里,赛义德才发现,“网友”唐森之前挤兑他,让他带白奎因来,原来是另有目的。
赛义德王子终于意识到:见网友,最后受伤的总是自己。
不过白奎因对designreactor工作室的业务并不感兴趣,他并不是那种广散网的投资者,之所以重注未来波,是因为他在记忆碎片中看到了未来的趋势,如果这三个华裔青年是做通信聊天软件的,他会毫不犹豫投资他们。
但是替人做网站,这业务太没想象力了。
然而,唐森,这个在越南出生的华裔青年,西贡撤离时跟随父母逃到美国,似乎天生就擅长寻找机会,一个方案不行,他便另有了想法。
他提出了一个构想,将话题又扯回了杰克成身上。
“我有个习惯,去影院看电影前,一定要先看看这部电影的影评如何,如果不好,我就不去浪费时间了。”
另外两人点头赞同,白奎因和赛义德都是电影从业人士,一些影片即便口碑不好,他们有时候也必须要看一看,所以难以苟同。
唐森继续说道:“不过《红番区》刚上映的时候,我却在报纸上看不到它的影评,但我知道《红番区》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港岛上映了,于是我上网去港岛的网站看了它的评价。
这件事我到现在为止依然记忆犹新,因为我懂中文,因而能看到港岛对《红番区》的影评。
但是其他美国人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杰克成是怎样一个动作明星,有可能就会错过那部作品。”
这一点大家倒是达成了一致。
大部分美国人傲慢地看不起外国影片,连尝试的兴趣都欠奉。
但实际上,偶然看了《红番区》的美国人,大多都觉得“真香”,然后开始向朋友推荐。
唐森继续缓缓说道:“这种情况还能出现在美国的不同地区,比如这里,大家都是看《洛杉矶时报》和《好莱坞报道者》的影评,芝加哥地区偏重罗杰·艾伯特在《芝加哥太阳报》的专栏,至于纽约地区……”
“纽约的选择就更多了!”赛义德王子似乎染上“纽约最好”的传染病,已经把自己当做纽约人了。
“所以,你的想法是?”白奎因不得不把话题矫正。
唐森接着说道:“我想建立一个网站,把各地的影评汇总起来,这样可以消弭各个地区接受信息源不同造成的差异,甚至可以把不同国家的好影片推荐给观众们……”
“比如杰克成的电影。”其他人异口同声说道。
“主意不错。”白奎因称赞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