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收编起义军(3/5)
“所有归降的起义军,安置在河洛一带屯田,至于陈胜、吴广、吴元济等人,迁至关中。”
张华收编了十几万农民军,势力壮大。
山谷中的十几万农民军,全部是青壮,可以耕种。
在汝水一带,还有他们的家眷几十万人,全部被张华招降。
范仲淹跟随张华来到汝水,收编几十万人口。
如何妥善安置几十万人口,,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汝水一带破坏严重,不少良田都变成了荒田,唯一还有一些农田的地方,只有汝州镇。可留十万人口在汝州屯田,设汝州县。其余五十万人口,迁至河洛就食。”
“虽然养活这些人口会消耗不少存粮,但农民开荒种田,第三年可以产出大量粮食,也可以更多兵源。”
范仲淹已经提前算账,认为有利可图。
陈胜和吴元济大打出手,导致汝水百万亩良田荒废,剩下的农田,来年只能养活十万人口。
于是范仲淹只在汝州留下十万人口守城,将来可顺着汝水南下。
其余人口,迁徙至河洛。
河洛当前有差不多八十万人口,加上迁徙至河洛的五十万人口,如此一来,河洛就有了一百三十万人口。
汝州有十万、关中有九十万。
张华领地的总人口,达到了惊人的230万。
张华仔细想想,自己也是两百万人口级别的诸侯了。
如此一来,张华的总人口超过唐玄宗,与安禄山在一个级别。
张华在河洛的人口超过了在关中的人口,河洛再次成为张华势力的重心。
归降的农民军像是一条长龙,进入河洛,被范仲淹拆分,安置在各县,以免这些农民军再次起事。
至于农民军武将,被发配至关中,离开他们的旧部。
一来,这些农民军武将无法号召旧部,二来,张华需要一批武将征战关中。
杨业、黄忠、冯异这些名将终究是少数,在名将下方,还要一群都尉、军司马、百人将作为中流砥柱。
吴元济三个节度使下方有一群武将,陈胜的农民军也有一群武将,足以填补关中军团的中下级军官的缺口了。
“牧之,汝州就交给你治理了。虽然汝州只剩下十万人口,但此地有不少荒田,你召回逃亡至山林中的百姓,开垦荒田,人口应该可以增长至十五万人。”
张华任命杜牧为汝州县令,恢复这一片因为陈胜、吴元济争斗而废弃的荒地。
“臣遵命。”
杜牧临危受命,出任汝州县令,招揽流民。
村镇只占了少量土地,更多地方是深山老林,汝州一带还有大量因为战乱躲避在山林中的流民,不只是这些人口。
张华则带着俘虏回到夏镇。
张华在夏镇可以看到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三个节度使的属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