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李修涯的想法(4/5)
李长庚道:“第一,自然是舆论之权力,世家之所以能屹立道德之巅,全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这晋升的途径,每一次的科举,乡试也好,会试也好,甚至是童生试都全部被世家之人渗透,录取的名额早已经被他们内定,若是不向世家子弟投效,便是很难进学。
而这些学子再晋升,那就是朝廷命官了,或许官职都不是很高,但也足够了,再捧出几个有名望的大家,到时候振臂一呼,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李烜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在燕国,像杨过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杨过也是寒门子弟,却没有拜入七大世家任意一家,算是全凭借的实力加上一点运气考上的。
李长庚闻言笑了笑,又道:“虽然世家之中也不乏忠臣,但门阀观念实在是难以根除,做事也难免失了本心。”
李烜苦笑道:“这道理朕能不懂吗?但又能怎么办呢?此事朕无力解决。”
李长庚没有理会,只道:“除了舆论之权,再者便是银钱了。七大世家联合一下小家族,这大燕的大半商人都受到他们的庇佑,收刮了大量的银钱不说,朝廷应取的税收,可是一点都没有收到,所以世家们越来越富,而大燕朝廷却越来越穷,陛下这些年虽然绞尽了脑汁,但也收效甚微,能维持朝廷的基本开销,已经算是陛下圣明了。”
李烜微微点头,银子一直都是李烜心头的痛。
干点啥都是没钱。
打仗打仗没钱,军饷军饷没钱。
那户部尚书基本就是个摆设,很多时候李烜都懒得问了。
因为一问,他就只会回答两个字,没钱。
所以与燕卫的商贸才会显得这么的重要,这两季的盐利算是暂时缓解了燕国内部的空虚,但是没钱依然是没钱。
也幸好是大燕,天灾人祸都算不得多,换个其他国家早就直接崩溃了。
若是朝廷实在没钱,一般都会加大税收,横征暴敛之下,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富足,届时民怨四起,再加上有心人的煽动,燕国恐有灭国之危。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燕国就是这么起势的,所以历代的燕国君主无论贤德圣明与否,都是牢记着燕国太祖的教条,不敢对百姓欺压太过。
这也是李烜维持艰难的原因,他的心仍是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的。
“老太爷说得极是,若非世家把控着这两样东西,朕也不必顾忌他们了。”
李长庚道:“修涯说过,国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燕国就是太死气沉沉了,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老者,若是再不焕发活力,恐怕将来的下场就是身死而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