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守江守淮(2/5)
“且黄淮不比长江,长江有几个重要的渡口关口,而这里到处都可以渡河,防不胜防。”
刘良左虽然怕死,但毕竟也是个老军伍,而且当年他就是在凤阳庐安一带镇守起家的,对江淮这块地区,绝对比黄斌卿了解。
所谓守江必守淮,不是守的淮河这条河,而是北以徐州、泗州、淮安、凤阳、寿州、扬州等这一座座的据点为主,依托这些据点,实际上是划成了三条防御线。
西以寿州、合肥、和州为一条防线,他的主要作用是连接江淮,防止北方从河南突破淮河后,一马平川无可阻挡,可以直接钦马长江。
这条防线就是保证北方军队即使突破了淮河,南方军队也依然能有一道防线。
合肥自古以来,地理位置重要,也就出于此。
而徐州泗州淮安,是另一条防线,是正面防从山东南下的兵马,这条防线重点在徐州。
最后一条防线便是扬州,一旦徐淮失守,北方军就可以沿着运河长驱直入到长江边,扬州可谓是江东最后一道门户,尤其是这里还有瓜洲渡。
一旦这三条防线失守,那么虽还有大江横锁,但北方军却可以任意选择渡江位置过江了。
不管是东晋还是南朝甚至是南宋,想偏安江南,守淮是必须的。
但现在问题是,长江两岸都在清军手中,明军绕到敌后来守淮,这不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吗?
你光守一个淮安泗州,又如何守的住,上游的寿州合肥凤阳不说,北面的徐州也在清军手里,南面的江宁等也在清军手里,在这里守,岂不是自陷重围?
所谓河湖海之地利,对清军来说也威胁不大,毕竟这些河湖又不是不可跨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