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一章--杨鸿儒与科举(3/5)
恭喜你!
金榜题名不是梦!
后世大明的八股文就是策论的格式发展到巅峰之后的固定套路,就跟现代申论大作文的“四段二分法”、“五段三分法”能得高分差不多。
这年头的策论还停留在各种华丽上边,杨鸿儒觉得在文豪辈出的北宋,慕容复这水平考上进士的几率不高。
不过杨鸿儒是谁?
朝阳区青年语文名师啊!
一对一都辅导不出来一个慕容复,那他还混不混了?现在的科举可没有以后的高考竞争强!整个大宋能参加科举的读书人满打满算才上万!而二十一世纪的高考呢?上千万啊!
对于考试技巧,杨鸿儒都快琢磨透了!
你以为古代科举没有复习技巧?开玩乐!永远不要小看二十一世纪复习辅导老师的强力!只要能搞到前三届科举的真题,杨鸿儒就能分析出下次的出题方向!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君不见,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在高考之前押中作文!无他,唯手熟尔!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动人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