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长子的担当(1/5)
在潘总那里,刘连秀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名下财产不少,海南的房地产大赚了不说,海航还有很大比例的股份。这时候工商注册登记还没有联网,让他们没有获得申城等地的投资情况,但是海南的投资已经足够吓人了。
可就是这样的老板,却到了海外一去不返,让很多想了解情况的人无从下手。
在陈经理那里,江正民已经成了传说。从大规模收购认股证到完美躲开上半年多开股市暴跌,这个外地佬俨然已经成为申城资本市场的传奇。
江采的事迹知道的不多,可是对于有较多出口业务和外汇进出的央企来说却很清楚。
现在这些传奇人物的共同亲属突然之间显形了,岂会不让潘总和陈经理大吃一惊?
“平常的经营跟我大嫂、韩经理和何董事沟通就行了,要是有很大的项目,我也就是当个二转手。”江奕必须得把姿态做足了,这三个独自负责一方的“诸侯”才好行事,否则他的到来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哦,听了很多次,没想到今天遇到了。”潘总还没有定下神来,他只是本能地觉得今晚貌似不简单。
原本看到韩成斌还有些失望。在关系央企合作的大事情方面,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能做多大的主?
潘总这样的高层看的是人,陈总这样的中层看的则是事。
他想确定今晚究竟能不能谈具体合作了。看到孙丽娟没有什么表示,再加上她一再保证过的“今晚会有能拍板的人到场”,他立马把目标转向了江奕:“小江老板哈,不知道多大的事情算是‘很大的事情’呢?”
“韩经理有授权,他觉得谈不下去的交给我就行了,我去跟妈妈说。至少跟贵公司合作都可以谈。”江奕也在琢磨着该怎么跟这些“体制内”的经理人打交道,对于韩成斌的空间,其实只要自己在场就是“全权委托”。
陈经理这样的财务经理最怕的就是民企的含混,一个个中层人员貌似谁都可以代表,最终却发现只有老板的“一言堂”,谈了也是白谈。
他看了一眼韩成斌,这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问了一句:“我们在海南投资的房地产,主要是酒店和公寓,跟孙经理也聊过。”
“潘总在海南投资的酒店,6月份能有三个亿,公寓差不多有两个亿。我去看过,地理位置都不错。只是···我们这边没法投了。”孙丽娟说着自己脸上有些发烫,尤其是在江奕面前。
江奕多次催她清空投资,可是她就是拖拖拉拉,最后几个项目只能由江正民亲自上场才能退场。如果不是电话而是当面沟通的话,估计她都要跟江奕作揖求情了。
等到江奕给自己正名、孙丽娟为自己拉开序幕之后,韩成斌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一上来就是一个下马威:“现在海南的房地产可是有价无市,特别是6月份的价格早就没什么参考意义了。”
“韩经理说的没错。我们拿地的时候也很低,综合成本比刚才说的价格低了不少。现在双方合作的话,肯定不能让伙伴吃亏。”潘总的姿态也做足了,价格的伸缩性很大,非得有很大的决策权才能谈下去。他要试探一下韩成斌的上限。
这次韩成斌倒是没含糊:“价格方面我觉得没必要多谈,因为无论如何谈不到一起去。我们想谈的是其他合作方式,比如代持。”
按照江奕的说法,海南的房价会降到现在的零头。央企肯定没法接受,还费那口舌干嘛?
“代持?这个没问题,先熬过这段时间再说。”听到韩成斌这句话,陈经理一下子就乐了。
在他看来,现在HAN省的房价只是受到政策的冲击、暂时资金吃紧。等到这一阵风过去了,还不是舞照跳、马照跑?
潘总却没什么表示。他知道私企的钱更紧张,不会有人主动做好事给自己减压,除非有更大的好处。
果然,韩成斌说的操作方式让陈总有些面红耳赤:
一种模式是央企100%存款质押给私企,而且双方要签订《回购协议》。这种操作实际上就是央企自己出钱,只是记在了私企名下;
第二种模式是双方合资成立一家新的房地产公司,定向收购海南房地产投资,但是如果市价下滑、央企要承担补足资金的义务。新的公司,由私企占大头、央企可以不用入表。
市场还流行其他一些模式,比如央企借钱给私企收购资产,但是由于涉及金额太大、非常容易被查出来,韩成斌并没有纳入合作范围。
只是这两种模式安全是安全,却都需要央企实打实地拿出真金白银,操作的空间就不大了。
“韩经理,我们最近资金很紧张,银行都在收回贷款,怕是有些困难。”潘总也在现场,如果陈经理答应了这样的条件,恐怕他将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命运。
潘总看了看在座的各位,尤其是毫不松口的韩成斌,有种感觉突然冒了出来。
只是他并没有急着解剖,而是继续把话题引向了韩成斌:“韩经理说的合作其实也有些道理。这样可以解决我们的当务之急,至少1993年是没有大问题了。只是这次调控的力度太大,今后几年估计都有些困难。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合作方式?”
别人还好说,求人就要有一个求人的姿态。只是在陈经理听来,却像是有些不认识潘总一样。
一向心气高、火气大的潘总,今天怎么这么好说话?
“我们现在外汇资金比较紧张,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帮助我们进口一些物资?我们在境内可以按照6:1支付人民币,汇差定向收购贵公司的房地产,你们能支持多少,我们就能收购多少房地产。”外汇可是个好家伙,一般企业现在拿不到,除了老大哥有这个渠道。
更何况对面这个央企每年的出口额都不低,里面腾挪的空间更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