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安置区躁动(1/5)
“老彭,快看看这个。”王海青拿着传单跑进了彭晓东的家里。安置房隔音效果不太好,彭晓东的老婆给了王海青一个白眼。
彭晓东拿起传单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下:“饮料厂就是生产纯净水的吧,听说现在的确是供不应求。不过后面这些就有些看不懂了,你说这个博识是私企吗?”
王海青这时才停止位彭晓东指指点点:“这个肯定是私企,不过人家给出的待遇好啊,又是高薪又是长期饭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后干得好还有社保、医保的。老彭,还真是羡慕你这样的大学生啊,到处都受欢迎。”
“上面说了吧,三年内将针对中等学历人员实施类似政策。三年,你又不会那么快退休。”
“可惜我这年龄有点儿大了,要不然可以去外地试试,资方代表、收购企业,这是很高的地位不说,还能拿到出差补助,20的薪水,啧啧,”王海青有些郁闷,自己43岁了,不上不下的,又没有大学文凭,跟彭晓东一比可就尴了尬了。
“有苏联产业园还不够嘛,还要跟小年轻们争这点儿机会?”彭晓东不乐意了:“我儿子还想去试试到外地去工作呢,他的学校虽然不太好,可也是个大学本科。他正好下个月毕业了,趁着家里没牵挂的时候,到外面也见见世面。”
“是谁说过一定要回到自己那个狗窝的?是谁说的狗不嫌家贫的?现在怎么了,儿子能找到工作,你就动心了?”王海青看到彭晓东这么快就变卦了,有些幸灾乐祸地嘲讽他。
“你说得对呀,我就是不嫌弃兰陵现在落后,所以要家人都留在这里嘛,”彭晓东偷换了概念,又把矛头调转回去:“你不稀罕煤厂的那个升职了?”
“我想来想去也觉得没啥意思,一大堆人等着不说,效益也一般。现在整个行业不好,国家又允许私营煤矿开采,我看短期内也没什么改变。”
“国营企业有保障呢?”彭晓东揶揄着王海青,前几天还在那儿唠叨着没完,“好歹有国家兜底,总还是饿不死吧?我记得昨天还是这个口径呢,怎么今天太阳打西北边出来了?”
“有啥保障啊,没看见那么多企业开不起工资么?银行是国家的,他给你们那些吃不上饭的国营企业贷款吗?都去找政府,政府能有几个钱,还能把所有经营不好的企业都救了?要我说,还是得企业经营得好了才是真正的保险。”
“倒也是,现在国营企业有几家效益好的?”说到这里,彭晓东深有同感:“现在也允许企业破产了,再过几年企业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以后咱们在的企业要是真的没了,国家顶天了给你发几十块钱吃饭,咱们这学历、经验岂不就是白瞎了。”尤其是自己还是大学生呢,真要混到那个份上,说出去都丢人。
“好,等过两年我女儿高中毕业了,我也出去跑跑,我们那口子过两年也可以内退了。”90年代初,为了解决内部超编的问题,很多国企出台了职工提前内退的规定,职工可以提前五年退休,有的企业甚至可以提前十年。这些提前十年退休的,大部分是为了子女接班,以免今后找对象、生孩子等“输在起跑线上”。
“你爱人好像是供销社的吧?”彭晓东看着传单说:“这儿不是说要建仓储中心嘛,我觉得你可以让她去试试。四十五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可惜了。我可是听说了,人家对供销社背景是最看重的了。”
“此话当真?”王海青的老婆天天念叨着等女儿后年高三了,她就内退下来,所以也没什么再找工作的心思。王海青扯过传单仔细又看了一下,这次真的找到了“供销社经验优先”五个大字。
“陈玉茹,我只是一个建议,又不是非逼着要你辞掉单位。”王海青惹了大祸,老婆跟他没完没了地闹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