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289章 无耻之徒VS无耻之徒(3/5)

目录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不管怎么说,鲍尔森是不是把阿斯麦送的太随意了?

他应该考虑米国的利益,应该考虑战略上中国企业的潜在威胁。

包括齐磊,鲍尔森太清楚齐磊的居心叵测了,他就一点也不防着吗?

怎么说呢?

这不是随意不随意的问题,而是外人看待这件事的思维误区,或者叫惯性。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总结这种现象,名叫——知识的诅咒。

它最浅层的理解就是:当知识被我们摄取之后,我们天然的就认为,别人也应该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甚至无法想象对方不了解这个知识点的样子。

如果对方真不了解,那么我们对对方做出判断时,就容易产生蔑视、否定、嘲笑,乃至分歧。

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这你都不知道?”“这是常识!”等等。

事实上,我们日常关系中,大部份的矛盾和争论都来自知识的诅咒。

比如说,职场关系,你认为你的老板是混蛋,根本不了解员工的难处,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漏洞和缺点,像个蠢货。

比如说,夫妻之间,相互很难理解一些迷之操作,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比如说,大人永远不理解孩子的烦恼,而孩子也不知道大人的苦衷。

再比如说,面对一些热点的社会事件,一个懂法的人无法理解网络上那些不懂的人为什么愤怒。

这些都是知识的诅咒。

根源其实就在“你是你”,“我是我”。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很可能不一样,矛盾分歧也就由此而生了。

一个想法简单的人,无法认同想法复杂的人的世界。

而一个想法复杂的人,也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此来践行自己的知识认知。

研究表明,人到了一定的时期,即便看再多书,摄取再多知识,他的知识总量也不会再增长。因为他的所有知识摄取,都变成了对原有知识的左证和践行。

他在完善早已定下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而不是在摄取新的观点和视野。

也就是说,多读书多摄取知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不但不会让人们的知识认知更宽,反而更加聚焦,更加狭隘。

罗翔老师说过的那句着名的“一个知识越贵乏的人,看待事务越绝对。”其基础逻辑就来源于这个心理学理论。

简单的认知,或者处于最活跃状态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很难去理解认知以外的逻辑可能,甚至是世界的性状。

可不是讽刺谁哈!因为没有人能逃避知识的诅咒,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只是恰巧在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件事的认知上,确实存在远近之分罢了。

说回正题。

为什么说鲍尔森的行为不是他应不应该这样做的问题呢?而是外人看待这件事的思维误区呢?

因为,我们可以说鲍尔森是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但不能否定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存在。

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去构架这个社会,但是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世界观让别人也这样构架世界。

那只是我们认为的行为逻辑罢了,可能是普世的,可能是大多数答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打造了神话模板 让你代管艺人,怎么全成巨星了 从解除人体限制开始 龙族入学,我在卡塞尔怒爆黑日 帝将杀 重生都市仙尊 漫威神豪血神 西游:第四天灾横推三界 炼狱艺术家 末世: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