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院线改革?岩田监督的好算盘(4/5)
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很完善的院线制度,所以,许多电影院是单打独斗,而且,电影院的模式非常的多。
有工厂的文化宫,有部队的文化宫,有各种方面的各种电影院。
我们中国的工厂,有时候根本就是一个城市。
是先有了工厂,才有的城市,这种模式还不少呢。
如此多样的,各种电影院,别说管理了,就说票房,那基本上就是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为了能够维持经营,为了能多赚钱,电影院上报票房,那全是往少了报。
不要考验人性,他们根本就不管制片商的死活。
要说,《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制片商还不错,这是香港的银都电影公司。
其实,这家银都,市国资的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
所以,电影院方面就更加的有恃无恐。
反正是国有企业搞的,那大家还不是自己人吗?
你多我少的,何必呢,最好是我多你少。
如此一个情况,这电影市场就出现了以卖拷贝为主的交易模式。
简单而言,制片方也不傻,他们知道电影院会瞒报票房。
干脆吧,一口价,你们从我这儿买拷贝。
一般一个拷贝是定价1万块,有的比较好的,可以竞价,比如一些香港电影。
岩田武记得很清楚,《大话西游》当初在中国大陆上映,第一上映城市是沈阳,是被当时的光陆影城以30万的价格买下的拷贝。
但,事实上,在沈阳票房很火爆,可这部电影还是在大陆票房失败了。
这里面就有其他的事儿了,比如多拷贝几个,自己搞盗版,或者,依旧是隐瞒票房。
就算是满座,那也是说没人来看。
也就是说,这种手段治标不治本,根本没多大用。
岩田武讲的这个院线制改革,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
事实上,第一个吃到这个院线制改革红利的,就是张一谋的《英雄》。
确实,这部电影开启大片时代,票房是当年总票房的25%,这个记录后来无人打破。
但背后,其实就是因为进行了院线制改革,票房终于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了。
岩田武将自己能说的,都一股脑的说给了,韩三听后,他这脸上还真就浮现了学生的模样。
“岩田先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这次是受益匪浅呀。”
“客气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