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江东初定(3/5)
此时朝廷已先后经历了多年的混乱,对交州的影响力大为减弱。士燮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
士氏的亲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职,士燮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音yi,)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逊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士燮又沉醉于《春秋》,而为之作注解,交趾之地,政通人和,实力不可小视。此时的交趾,后世之越南也,汉家开办学校,书同文,车同辙,交趾人称汉字为儒字也,其文化底蕴比江南很多地方都好,还真有几分中原的样子。
罗过先安排使者去见士燮,跟他讲清是怎么回事,然后驻兵于海滨,将军权交给向飞捷,带三个亲兵,带着干粮便去见士燮。
到了交趾城中,罗过讲明,公子奉天子令,重整各郡县之治里,更新朝中腐败之气象,将已实施的郡县的情况讲与士燮听,士燮从未听过这样的事情,特别是讲到农作物更新,一人种地可以养活数十人这事,老头更是像听天书。罗过又呈上唐王所作注解的《德》《道》经和《道德详论》十三篇,老头子如获至宝。
当他翻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而公子的注释为“真正认识我这一理论价值的人极少,按照我的理论行动的人也极希贵。所以圣人的外表是极寻常的,其实他们的大脑中装着极其宝贵的思想。”对唐王佩服得是五体投地。特别是公子将“被褐怀玉”解释为“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士燮大赞曰“乎古今之注解,唯此之通俗明子而不失精准乎!”这老头本是开明之事,心中认定唐王,便带其兄弟顺了唐。罗过将情况报与唐王。
公子心思,一时半会也没时间过去那边,命士燮为交趾太守,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音yi,)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他那若有少年者,愿意去游学的,接到岳阳上学,实行军政分开治理,对其部队进行改编,并重新选址建城,按国内的要求,进行开发。
罗过将自己带来的人马,接过所有地方的城防,将原有部队重新训练,又补充招兵,择优选择,训出二万精兵,二万城防兵,五万建设兵,年底班师回岳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