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增两艘战舰(3/5)
而采用了四轮炮架后,虽然推动也不容易,但5个炮手就能办到了。毕竟,那是有轮子的……
实际上,这个时代,火炮还都是一根炮管,炮兵来抬的时代。因为不需要炮架,加上现在战船上流行使用轻型的弗朗机炮,所以,现在很多战船上,火炮数量也达到几十门。开炮的时候,大家把那些轻便的弗朗机炮的炮身,抬到船舷上架起来就行了,挤一点也没事。
只不过,这些“瘦小”的小口径炮,海战中也没啥威力,只能欺负下小船。遇到大型船,很难有战果。葡萄牙人能在“第乌海战”中击败印度埃及联合船队,也是因为对方大部分船都是小船,很多战船干脆就是运兵小艇,还有不少压根就是从渔民那里强征来的小渔船……所以,葡萄牙人的弗朗机炮才能建功的……
就目前这种“抬炮管”的阶段,要是弄重炮,水手们也抬不动啊。即使用水手抬动了,因为太重,抬几次大家也都没力气了。远不如马林设计的这种四轮炮架,是靠推的,推比抬省力气多了,可以持久作战……
所以说,马林“发明”的四轮炮架,其实是领先时代的,很适合重炮使用。这也难怪,马林分明是看着18世纪那些著名的风帆战舰的炮架图抄袭的,哪有不合理的道理?
而现在这个年代,欧洲其他国家,别说海军战船了,就是在陆地上,也是人抬炮的结构形式。都是用马车装着炮管行军,到了战场再让人把炮管抬下马车,埋到阵前……也只有法国人发明了炮耳,开始使用低级的四轮车架来安放火炮了,但落后于马林的三磅炮的炮架很多……
总之,在火炮的安放方式上,马林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一个时代了……
为了让炮手们适应战舰上开炮和瞄准,马林下令,这三艘船,多多训练开炮,不要怕浪费弹药。而且,马林还打算多训练一些舰炮炮手。所以,他从炮兵训练营,调集了比需求多的炮手,登舰学习使用如何操控舰炮。因为,马林打算建造更多的战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