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行(3/5)
春风说:“靠感应,她像一台异能兽感应雷达。”
夏平平说:“难怪她走位这么精准,一路走来都是兽类活跃的区域。这里估计她不会来,强大的变异兽早就跑光了。”
几人合计了一下,随即前往南太行。
南太行自然保护区,占地约22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植物近2100种,动物1700余种。猛兽以大型猫科动物为主,如华北虎、黑虎、金钱豹等,这里的虎是人工繁育经野化后放养的。经过两三百年的繁衍生息,种群规模逐渐扩大。2651年,有人曾经对保护区内的虎做过粗略统计,华北虎有近千头,黑虎三百余头。
据说,有人还向保护区内少量投放了通过基因编辑制造的新物种,不知真伪。
北岭村位于南太行深处,作为保护区内的居民,他们曾扮演着多个角色,保护区工作人员、护林员、旅游向导、游客安全保护员、指导性砍伐讲解员。但现在,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居住在大山里的动物们没什么区别,每天为食物奔波。
燕三和史乙是村里最有经验的猎手,他们能够通过外形、毛色和气味,轻易辨别出猎物是否有毒,准确率在七成以上。但为了稳妥起见,史乙每次都会带上儿子史来牧。
史来牧生于灾纪元次年,一出生就出现严重变异,浑身软趴趴的,像一坨史莱姆,史乙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别看史来牧只能像只菜青虫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他也有绝活——验毒和变色。
这一日,这三位村民照常外出打猎。燕三背着一支猎枪和五根标枪,史乙携带着弓和箭囊,史来牧拖着全地形滚轮箱在后面爬。他们打猎主要依靠标枪和弓箭,猎枪是用来防备猛兽的,库存的子弹不到一百发,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用的。
他们今天的运气不错,走了不到三公里就发现了一只狍。这只狍外形没有发生变异,白屁股上没出现紫黑色的杂毛,气味也很正。基本可以认定其肉无毒。史乙张弓搭箭,一箭正中狍子的脖颈。狍子跑了没多远就倒下了。
燕三和史乙跑了过去,史来牧也蠕动着向狍子爬去,速度一点都不慢,身后的滚轮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史来牧舔了一口狍子血,他老爹和燕三用希冀的目光望着他。
史来牧绿了,他身体的上半部分从地面抬了起来,左摇右摆。
史乙无奈地对燕三说:“这孩子,又开始调皮。”
突然身后有个声音问道:“这个跳舞的猪儿虫(贵川一带对菜青虫的叫法)在做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