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材料(1/5)
生命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直到今天,也无法完全依赖计算机、人工智能。
即便在项目研究初期,譬如,一种新药的研发,在核战前的时代就广泛依赖计算机进行化合物构型的初筛,减轻测试流程的负担,加快进度,真到了化合物的进一步筛选环节,乃至临床测试,终究也不能靠计算,而要靠实验。
更不用说,一旦研究涉及人类自身,不论药物、疗法还是基因编辑,最终都绕不开“实体测试”这一环节,否则便无法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这方面的研究,在全面核战前的联邦,有一整套庞大而细致的流程来运作。
从生化实验室的细菌、小白鼠,到新药临床测试的(有偿)志愿者,再到被欺骗的第三世界国家之人形小白鼠,总归是可以应付得了。
这一套体制,在西历1491年的ne大区内,似乎也可以原样照搬。
生命科学研究所需的材料,有一些很难获得,当然其应用价值未必会有多大,无关紧要。
譬如早年间在被人类文明所剿灭的“天花”,理论上讲,其病原体样本只在联邦与沙罗的iv级生化实验室中保存,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后,不说ne等没有机会染指这些样本的大区,即便联邦bn17生化实验室的所在地,aa大区,也未必切实的掌控了这一资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