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区别(4/5)
联邦的5,500,000,000吨标准煤之能耗,绝大部分都发生在生产体系,极少数顶层与it从业者的优裕生活,消耗占比则微不足道,从这一角度考虑,叠加单位产值能耗的降低,方然粗略预测1488年的联邦,工业实质性产出量甚至会是1470年代的三倍。
这多达三倍的工业产出,大部分,都是it领域的智能化装备。
庞大的产出,似乎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遍地开花,与“全产机”之类庞大体系的陆续建成、运转,分布在智能终端到超级计算机里的无数自动化系统,其总的能耗水平也水涨船高。
和平年代,全社会能耗飙升,至多是一个增加装机容量、掠夺海外资源的问题。
战时,则是严峻的能源供应之危局。
大洋彼岸的西大陆列强,十二亿人口,加上庞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耗早在若干年前就超越了联邦,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本土能源的供给却有限,这也是其走上束棒斧道路、进而发动盖亚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言两语,和兰伯特先生交换意见,两人都认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或迟或早,会受限于人类能够获得的能源总量。
继而,其能够达到的智能化水平,也会因此而受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