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定价的方法(1/5)
“第三种是‘三分法’,这种方法跟第二种‘博克斯法’类似,公司多一块优势,定价就升一定的金额。只不过‘三分法’是将一家公司分成创业者、管理层和投资者三个部分,叠加在一起即为企业的价值。”
“师兄,创业者和管理层体现公司价值我理解,但为什么投资者也可以算做企业价值的一部分?投资者不是外部因素么?”大公子林文亮开口道,问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蒋一帆十分平和地笑着回答道“比如师弟你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公司时,除了该公司商业模式和主要产品外,会不会也同时看看这家公司的股东结构如果股东列表中有诸如金权投资集团这样等级的公司出现,是不是意味着这家公司比其他只有自然人股东的公司可靠程度更高,资金实力更雄厚?”
林文亮点点头,“那确实,毕竟金权的名号很响,投项目前肯定经过比较规范的尽调……”说到这里林文亮恍悟道“我明白了,师兄,您不用继续解释了,我明白了,那第四种呢?
“第四种与第五种可以一块说,叫做心理区间法。”蒋一帆喝了一口茶,“可能你们想不到,一些投资机构在给初创型公司定价时,有一个200万至500万的心理区间。如果创业者的要价低于200万,那么投资机构会认为其经验不构丰富,或者直接认为该企业没有多大发展前景,所以才叫价这么低;但如果超过500万,就违反了刚才所说的500万限定价的惯例。而第五种是200万至1000万的心理区间,这主要是针对网络企业。因为网络企业发展迅速,市速度更有可能快于传统企业。投资机构大多都会在公司市后完成退出,所以变现越快的公司,估值自然也越高。”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蒋一帆所言不假,变现能力越强的公司投资价值自然就越大,给投资者的安预期也越高。
这就是为何在其他所有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市中心的房子一定比山沟沟里某个偏僻村落的房子贵,因为市中心的房子买的人多,需求多,卖得快,变现能力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