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分析的逻辑(1/5)
“你们这个答的反馈里说,原材料占比明明就是逐期上升,但是柱上开关的毛利率变动分析那个地方,你们又说毛利率变化是因为原材料下降,这不是冲突么?”一名委员道。
所谓“答反馈”,是指投资银行业务人员在参加公司内核会之前,针对内核委员提出的书面问题,进行回答的一种工作流程。
简单来讲,就是内核会面试前的一轮笔试。
内核委员如果觉得拟申报的企业有什么问题,就会把问题清单列出来给项目组,项目组必须如实、清晰、准确地回答完所有问题,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内核委员。
只有当委员觉得“哎哟不错哦!清晰哦!回答到位哦!”,才会帮项目组预约内核会。
所以,若项目组给出的答案内核委员看不懂,看不透,看不顺,就会被打回去重改,直到改到满意为止。
我们前文说过,越有经验、越专业的内核委员,给出的问题清单就越是有针对性,越是周,越是百无一漏。
但对项目组而言,“答反馈”是一件极为头痛的事情,因为提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
而最不幸的是,每次“答反馈”都临近项目申报,都有时间限制,千钧一发,很多时候就像打网游冲上了敌方高地塔,万火齐发,一丝都不能懈怠的那种感觉。
内核委员甩出的几十个问题,往往涉及拟上市公司多个不同的业务部门。
首先,项目组要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逐一对接,逐一核查,逐一刨根问底;
其次,项目组要搜寻市场上很多已经申报成功,但问题相似公司的案例,研究别人的情况是否可以作为同类参考;
再次,项目组很可能要补充走访(国各地、甚至球各地出差),拿到充分的外部证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