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丹道入门(1/1)
另外提一句,前文中说的玉魂珠,便是炼制凝魄丹的一种重要原料,薛琪原本想交易此物,便是打算用来炼制凝魄丹。
薛琪得了凝魄丹,眉开眼笑,说道:“老道得此宝丹,便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修为上,而不必再纠结于搜罗炼丹原料了。从今以后,你们二位便是我崆峒派的贵客,有空,还请常来我崆峒山凌霄观做客啊!”
武存孝忙躬身道:“薛道长客气了,既如此,届时定会去叨扰两位前辈。”候彬也笑道:“那咱们可就说好了!到时候,我崆峒派上下定会扫榻以待!”
陈汐元却想起了来的路上,自己准备学习炼丹之术的事情。听薛琪道长的说法,他应该是会炼丹的,忙问道:“多谢候道长!两位道长,晚辈斗胆问一句,您们一直在搜罗炼丹原料?”薛琪和候彬对视了一眼,然后道:“是啊!”
陈汐元道:“晚辈知道那玉魂珠就是用来炼制凝魄丹的原料之一。”薛琪多看了一眼陈汐元,道:“没错。你竟知道炼制凝魄丹的配方,看来陈姑娘对这炼丹之术也有研究?”
陈汐元道:“道长说笑了。这炼丹之术可是涉及甚广,晚辈可不懂得。晚辈只不过曾有幸看过一本关于炼丹的古书,其中记载了一些炼丹之术。晚辈对此心仪已久,但是却也知道这炼丹是十分精确的一门手艺,炼制的丹药乃是入口之物,非同小可。而且那本书上的内容过于晦涩,晚辈一直苦于无人指导,不敢尝试,生怕炼丹不成,反而酿成什么大祸。”
薛琪道:“关于炼丹之术的古书?敢问陈姑娘,那是什么书?这种书一般都大有来头,老道或许听说过。”
陈汐元道:“那书名叫《檀圣丹经》,就是这本”,说着,她便将书取出递给薛琪。
薛琪接过经书,起初只是翻看了两下,随即埋头仔细看。他一边看,一边叹道:“老道确实曾听过此书之名,但一直未能得见,不料竟在你们手中看到。此书的确是炼丹之道的集大成者,其中记载的很多丹药配方和炼丹之法,老道都是闻所未闻,足见不凡。你能得此宝书,那是你的机缘,你要好好保存此书,切不可轻易示人。”
陈汐元道:“多谢道长指点,晚辈懂得的。能得道长如此夸赞,想必这书的确不同凡响。只是此书对于晚辈太过高深,因此晚辈一直难以将它看懂。道长若是有兴趣,晚辈可将此书借给前辈观看。”
薛琪将《檀圣丹经》递回,笑道:“老道研习炼丹之术,最大的目的只是为了炼制凝魄丹。如今凝魄丹既已得到,老道便要专心武道修炼和教导徒儿,就不耗时耗力去研究此书了。”陈汐元见薛琪神色索然,便知道他心中对此还是颇为遗憾,但却不知从何劝起。
薛琪见陈汐元欲言又止,知道她心中所想,道:“此事老道心意已决,小友不必再劝。炼丹之术博大精深,老道也只是粗通皮毛而已。陈姑娘若是真对这炼丹之道有兴趣,老道虽然不才,但也自信可以在此方面为你指点一二。只是炼丹之术所涉及的基础甚为广泛,不知陈姑娘对医理药理所知多少?”
陈汐元苦笑道:“说来惭愧,晚辈俗务缠身,虽然读过一些医理、药理之书,但是却一直不曾开始深入研究医理药理,更遑论炼丹之术。”
薛琪哈哈大笑道:“无妨。以你的年纪和修为,自然是将精力都集中在修炼上了,无暇研究医药、炼丹之术也正常。”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递给陈汐元,说道:“此物给你。此书册系老道亲笔所写,里面都是老道在炼丹之术入门之时总结出的一些心得。老道本拟将之传给门下弟子,但无奈他们武功修为尚且不精,若是再学习旁业,不免耽误他们的正经武学修炼,是以一直不曾传授。此乃他们天生资质所限,非是人力所能强求。不过陈姑娘则不然,老道相信,以你的资质,习练参悟这炼丹之术不仅不会耽误你的武道修炼,反而会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陈汐元道:“这...这太珍贵了,晚辈受之有愧?”薛琪笑道:“不必如此客气,给你你就拿着。不过此乃老道半生研究之心血,还请务必善待此物。”
陈汐元接过册子,看到那封面上写着“丹道入门”四个篆体小字,心中一动,连忙打开,将其随手翻阅了一下。只见这册子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的记载着修习炼丹之术的一些窍门和细节,对于一些特殊动作等还配有手绘的图画。虽然册中所记载的都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经验和要领,但比之晦涩难懂的《檀圣丹经》,则显得十分浅显明了,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她坐拥妖王宝藏,而妖王宝藏的前任主人乃是那炼血老祖。不管此人为人如何,博学多才这一优点却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藏书五花八门,什么门类的经典巨著基本都不缺。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妖王墓中的典籍中正好就缺这样的入门要领。对于她这样的初学者而言,这种基础入门才是最需要的。
陈汐元兴奋得两眼放光。她如获至宝,对这本《丹道入门》实在是无法拒绝。她双手捧起《丹道入门》,将其郑重收好,躬身说道:“多谢薛道长赐书!请道长放心,晚辈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此书,决不教其有半点损毁。若是将来晚辈丹道有成,定会去凌霄观拜见道长,将此书原物奉还。”
薛琪抚须道:“如此更好,那老道就放心了。”双方交谈甚欢,甚至还结成了忘年之交。直到亥时打更之声想起,陈汐元和武存孝这才起身告退。崆峒派诸人一直送到院门口,互道珍重而别。
崆峒派的众年轻道士一直站在门口,目送着陈武二人走远。待他们走出了视线,薛琪和候彬也回屋歇息。管清一直有些疑惑,但苦于没有机会询问。此刻他见师长和客人都已走远,这才开口问道:“大师兄,师弟有一事不明。薛师伯为何对这二人如此重视?他们不过是跟我等同龄而已,但薛师伯却俨然将他们当成了同辈份的修士一般。”其他年轻道士也都道:“是啊,大师兄,如此一来倒显得我等是这二人的晚辈一般了。”裴俊道:“此事为兄也不甚明了,不过想来师父师叔如此做,必有道理。你们与其在这发牢骚,还不如将注意力多集中在修炼上。自从本派遭逢武光大难,如今派中的精英除了两位虚境的长辈,便就剩下我等了,青黄不接,中坚力量十分薄弱,二位师长常常为此事而烦恼。我等要努力修炼,争取早日成长起来,好接过门派传承的重担。切不可让二位长辈失望啊。”诸位师弟不敢违背大师兄的话,包括管清在内,都点头称是。
“武光大难”是江湖门派中流行的一个说法,指发生在前大顺朝最后一个皇帝顺末帝在位的时候的一次重大事件。彼时年号为武光,天下大乱,当时晁裕隆还只是离国太子,离王晁寮尚在人世。大顺末年,天下分裂,大大小小的势力星罗棋布,其中势力最大的诸侯有三个,分别是大离、大夏和大梁。武光大难发生之时,已经距离晁裕隆统一天下之日不远,这时候大离已经消灭了大部分诸侯,包括东方的大夏和西南的小国巴国,南方的大梁也已经是苟延残喘,岌岌可危。离王晁寮下令组建暗影堂,镇压江湖上的各大势力。在那个时候,暗影堂可真是如日中天,堂中高手如云,又有大离精锐军队的支持,比今日一分为二的暗影堂强了不知多少倍。那些江湖势力虽然也称得上门派众多,高手的数量和质量也不错,但是分布太散,而且互相之间还素有恩怨,不甚团结,以至于被离军和暗影堂各个击破。至于崆峒派等少数门派,则因为地处西域,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但是他们也曾派了不少人去支援中原武林同道,损失惨重。那几年对于这些江湖势力来说不啻为一场浩劫,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门派、帮会被收服或者覆灭。这次浩劫对中原武林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以至于就算过了这么多年,江湖中人仍然谈之色变。<99.。顶点小说网更新最快网址:.99.